今日要闻

妇科问题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妇科问题】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妇科问题】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妇科问题】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妇科问题】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妇科问题】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妇科问题】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妇科问题】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妇科问题】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宝宝咬指甲是缺微量元素?还可能是心理问题

宝贝刚出生时小小的、软软的,家长们盼着宝宝快快长大,可以自己翻身、爬行、走路,可以咿咿呀呀、模仿学语、言语交流,可是孩子长大了会跑、会说了,各种各样的宝贝状况会频频出现,比如宝贝“啃指甲”一事让家长们烦恼不已!

  宝贝“啃指甲”是为什么呢?宝贝是缺铁、缺锌了吗?宝贝是肚子里有虫吗?这指甲里好多细菌宝宝都吃下去怎么是好?怎么能让宝宝不“啃指甲”呢?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呢?

  啃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啃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学龄前期和6-12岁学龄期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啃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孩子出现“啃咬指甲”的行为时家长会非常担心、各种猜疑,是孩子疾病的表现吗?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出现异食癖可表现为“啃咬指甲”;血液中某种有益微量元素缺乏或有害微量元素的超标可能也会伴随出现“啃咬指甲”……

  其实,孩子“啃咬指甲”这种行为大多数的原因与精神紧张有关,是一种心理行为表现。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心理压力的产生比如学习压力、家长的期望太高时孩子会紧张;在生病时也焦虑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咬指甲症的孩子表现为反复咬指甲。轻者仅啃咬指甲,严重者可将每个指甲咬坏,甚至咬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少数小儿还咬脚趾甲。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状顽固者夜间也出现咬指甲行为。

  咬指甲并不是小孩的专利,很多成人也会咬指甲的经历。在心理学上来说,其实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我们在不经意间咬指甲,如果有意识的注意一下,就会知道,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下,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通过咬指甲行为来放松压力,同时我们考虑一些难以决择的问题时,也会咬指甲。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啃咬指甲”的行为主要来由于在小时候这种行为被强烈制止。家长的反对制止和提醒“啃咬指甲”,反倒会使得这种行为保留下来,甚至越演越厉害,那么慢慢地这个行为就成了这个孩子固定的情绪释放和关系的再现。惩罚也可以强化,一个孩子因为一件事情被骂被打,这可能是一种强化,这种强化就会让他这个行为变本加厉。这种行为可能延续到成年,这就是所谓的“负性强化”。

  孩子“啃咬指甲”有个前因后果,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呢?行为的养成有个过程,停止可不是说停就停的,家长不能操之过急!早发现、科学引导,年龄越小,越好纠正。

  1、家长需要多花时间陪孩子玩耍和交流:

  工作再忙碌,爸爸妈妈也需要多陪伴孩子玩耍,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和内心思想,早期发现孩子的“啃咬指甲”的行为,了解孩子出现行为的缘由,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家长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爸爸妈妈经常有啃咬指甲的行为,宝贝当然也会拷贝不走样。

  2、告诉孩子“啃咬指甲”的危害:

  告诉孩子病从口入,指甲是病毒和细菌等罪犯窝藏的“第一圣地”,啃手指甲会让病菌进入到宝宝的体内,造成一些病痛,例如腹泻、腹痛、肠炎等,还有可能会损伤指甲,导致指甲痛、出血,甚至感染,长期啃咬指甲还可能会影响牙齿的发育。

  3、不制止、不体罚,多鼓励、多激励:

当孩子有意识或无意识出现“啃咬指甲”的行为,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让孩子内心产生罪恶感和自卑感、愈加紧张,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修剪指甲。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改掉“啃咬指甲”的习惯,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每一个第一次和一切困难,教会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多表扬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阳光的性格,半天、一天、一周……没有“啃咬指甲”的行为就要有奖励。

  4、定期健康体检排除病理因素,心理诱导:

  儿保门诊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孩子缺铁、缺锌、血铅招标等,按医嘱早期食疗或药物治疗。发现孩子有“啃咬指甲”的行为可以去儿童心理门诊心理咨询。从医学的角度发现孩子行为的可能原因,用科学方法面对,理性判断和应对,诱导改变有个过程。

王维洁/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幼保健部儿科主治医师

高人气学生成年后易致心理问题或患社会恐惧症

每所学校都有受欢迎的高人气学生,但是较高的人气真的会对学生成年后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吗?据韩国媒体报道,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青少年时期受欢迎的学生,成年后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社会恐惧症。

据报道,国际学术期刊《儿童发展》刊载的一篇论文对学生在校园的高人气是否会对其成年后产生积极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最新结果显示,青少年时期受欢迎的人,其成年后心理健康可能会受到威胁。

研究称,学生时代的友情重在质而非量。即便只有几个亲密的朋友,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有利于心理健康。相反在学生时代人气高的孩子,以后患上社会恐惧症的概率也很高。

研究团队以169个青少年为对象,对其15-25岁进行了10年跟踪调查。实验参加者每年都会接受有关其好友、综合交友关系、自尊心、忧郁感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研究团队还对参与者的朋友进行了采访,了解了每个实验参加者在学校的人气。

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时期,朋友的数量和质量对心理健康没有特别的影响,但成年后,尤其是20多岁以后,学生时代的人气便与心理健康有了某种关联。在15岁时,和那些不重视友情的人相比,只有几个亲密朋友的人到25岁的时候,患有社会恐惧症的概率会降低,并且自尊心会增强。但人气较高的人到20多岁时患社会恐惧症的概率非常高。

研究称,青少年时期和朋友维持积极的关系,有利于形成乐观的心态。虽然只有一两个朋友,但相互维持亲密关系,有助于心理健康。在现代数码器械和社交网络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没有人情味的“泛泛之交”很多。调查称,人们应该思考,通过SNS交往的数千名朋友是否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益。


更多资讯,请关注绘阅读


新西兰中小学生焦虑加重心理健康问题成隐忧

图注:2016年,越来越多的老师反映,一些孩子对国家标准表示焦虑,这对他们的学习造成消极影响。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史塔夫科技》杂志(STUFF)网站8月15日报道,新西兰学校的教师们称,学生对国家标准测试的焦虑正在影响他们的学习。校长表示他们无法获取所需的外界帮助来解决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8月15日上午,新西兰教育研究理事会(New Zealand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NZCER)发布了一项的针对新西兰中小学校的调查,调查显示,有63%的教师同意或强烈同意,部分学生对国家教育标准(National Standards)的焦虑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在2013年,这一比例只有41%。

中小学生们的焦虑程度不断增加,然而,只有20%的老师认为,培训可以帮助他们辨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有近40%的中小学校长表示他们无法得到想要的帮助,来解决学生们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据报道,该项调查的主要作者,新西兰教育研究理事会(NZCER)高级研究员萨莉博伊德(Sally Boyd)表示,总体而言,学校正在做许多事情来促进学生的健康,但在一些问题上,学校做的还是不够到位。

  调查发现,相较于2013年,2016年的调查发现,更多的教师认为学校现有的制度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另一项主要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难以在学习与成就、幸福与积极行为之间取得平衡。

  Decile是新西兰学校的评级制度,教育部根据在校学生家庭条件的差异将学校一共分为10分评级,每一个评级均对应10%的学校。Decile评分越低,代表该学校学生家庭 的收入水平越低。

  报道称,相比于Decile评分高的学校来说,Decile评分为1和2的学校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了更多支持,但是,老师们依然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问题表示担忧。在Decile评分为1和2的学校,仅有33%的老师认为学生没有心理问题。而在Decile评分较高的学校,这一比例过半。

  埃姆斯伯里学院的院长莱斯莉(Lesley Murrihy)表示,孩子们越来越焦虑不安,但她不确定这和“国家教育标准”有关。

  据报道,学校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新西兰各地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也愈发严重。

  报道称,新西兰社会投资部部长埃米亚当斯(Amy Adams)和卫生部长乔纳森科尔曼(Jonathan Coleman)在8月14日宣布了一系列举措,新西兰政府将投入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9亿元)的社会投资基金,用于治疗社会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学校来说,这笔基金包括提供一些试点,为选定的学习社区或学校集群提供一线心理健康从业人员。

  教育部表示,前线卫生专家将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精神卫生问题,并能够当场对学生进行精神健康治疗。

  对于那些不在试点的学校,还有包括2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67亿元)的社会基金用来扩大和加强小学以及社区的心理健康和毒瘾治疗; 以及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45.65万元)的社会基金为试图自杀人群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并对他们进行后续跟进。


孩子久咳不愈也可能是心理问题

网络配图

作为家长,您是否也曾被孩子咳嗽的问题困扰过?孩子咳嗽了到底要不要吃抗生素?孩子得了湿疹痒得又抓又挠,到底应该怎么办?在近日举行的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直播的儿童健康专场,我们请来了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儿童呼吸科和皮肤科专家,对宝宝成长过程中常见的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急性咳嗽:

病毒、过敏等为常见诱因

咳嗽有急慢性之分,需要正确分辨,对症治疗。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儿童呼吸科副主任江文辉介绍,约80%的儿童呼吸道疾病都是病毒诱发的,过敏也是一个因素。孩子发生误喝呕吐后,家长在催吐时容易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导致咳嗽。

孩子咳嗽什么情况需要尽早送院就诊?江文辉列出了以下指征:伴有高热惊厥,在一般物理降温和服药后还不好转,或者精神很差、烦哭不止、脸色苍白、进食量减少、脱水时;各种异物误吸;咳嗽严重,呼吸增快,脸色发绀、憋气、脖子凹陷;喉炎声门附近炎症导致水肿,发出狗叫样咳嗽、声音嘶哑、呼吸不畅;三个月以下的宝宝,咳嗽反射比较弱,注意孩子有无“吐泡泡”,把握不准的,也可找医生。

江文辉表示,急性咳嗽必须由医生指导是否使用抗生素。轻微咳嗽不建议使用止咳药,如果影响了孩子正常生活,并且明确了咳嗽原因再根据医生指导使用。

慢性咳嗽:

心理因素也可能诱发久咳不愈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儿童呼吸科主任卢根谈到,持续咳嗽大于四周才可判断为慢性咳嗽。有三种慢性咳嗽值得特别重视:

1.咳嗽变异性哮喘,特点是在运动后、冷空气后、夜间和晨起时容易发作,表现与哮喘不太相似,为干咳,抗生素治疗无效,可能有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特异性皮疹,或有过敏家族史。诊断依据要做肺功能激发试验,表现为阳性。

2.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鼻部液体倒流或咽喉鼻炎等慢性疾病导致的慢性咳嗽。其特点是长期鼻塞、流鼻涕、流脓涕,体位改变时容易发作,多发与晨起后和夜间。诊断依据为五官科鼻咽镜检查咽后壁呈“鹅卵石”式改变。鼻窦炎还可通过影像学来发现鼻窦的炎症改变。

3.心因性咳嗽,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多见于女孩。特点是在注意力集中、睡眠时不会发作,往往伴有焦虑症,咳嗽时非常夸张,伴有挤眉耸肩等动作,主要是为引起父母关注,需要心理评估和干预。

孩子咳嗽 这些食疗方值得一试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小儿“脾常不足”,健康宝宝可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如一些“白色食物”淮山、莲子、银耳、百合等,可以煮粥,如太子参山药粥、黄芪粥、莲子山药粥,还可适当喝一些黄芪童子鸡汤、莲子百合瘦肉汤。

春夏天气湿热,也讲究健脾祛湿(可吃藿香、莲子等),清热解毒(可吃菊花、金银花等),生病虚弱的孩子可以滋阴补肺肾,选用生地、枸杞、百合等,但不宜过补。平日多吃平性温和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菜心、鱼、提子。秋冬可吃一些鸡肉、鹌鹑肉、牛肉以及新鲜蔬菜,尤其推荐白萝卜、木耳等。

坊间家长有一些止咳“土方”,如蛇胆,江文辉不建议食用,可能中毒。那盐蒸橘子可行吗?江文辉表示,橘皮有止咳效用,但橘肉是热的,要慎吃。“不要吃寒凉或太热的、口味太重的食物,过敏宝宝要忌鱼腥虾蟹。生病时不建议吃补品。酸性食物也要谨慎,不利于化痰。太甜的东西助热,也不建议。荔枝、龙眼、榴莲等水果也不适合生病的宝宝吃。”

江文辉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咳嗽食疗方,可供家长们参考:

风热咳嗽:川贝雪梨、荸荠百合羹、梨汁粥、桑菊杏仁茶;

风寒咳嗽:香菜葱白汤、葱白豆豉汤、生姜红糖汤;

久咳者:茯苓粳米粥、百合桃仁粥。

宝宝湿疹

别只从“吃”上找原因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儿童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军介绍,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小儿湿疹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原因简单,治疗效果较好、很少复发的;另一种则是原因复杂、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的,因为病因不明确或是难以去除,难以针对病因治疗,甚至会拖到青少年、成人,医学上叫特异性皮炎。

引起湿疹的原因包括外来和个人原因。外部原因包括通过食物、吸入、皮肤接触到过敏原导致的过敏。6个月~1岁以内发生过敏,由食物引起的居多。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牛奶或者其他食物引起的过敏呢?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儿童皮肤科主治医师李雪梅支招,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如果在吃某种食物时,刚一吃下去,皮肤就马上发红了;或者在吃某种食物之后两三天内出现湿疹,吃的过程中湿疹一天天加重,不能通过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护肤品改善,这两类情况,家长可以做好笔记,下次再喂同类食物还是这样,回避了这种食物后湿疹好多了,这种食物就可能是过敏原。

对于未添加辅食、单纯吃配方奶的孩子,如果出现呕吐、血便、便秘、体重不增长等症状,要高度怀疑牛奶蛋白过敏。检验牛奶过敏方法是:把牛奶替换成氨基酸奶粉,如果进食一个月后湿疹明显改善,换回普通奶粉又突然发病,就很可能对奶粉过敏。这种宝宝需要吃氨基酸奶粉吃半年后,再逐渐替代。

李雪梅指出,除了吃以外,宝宝湿疹和遗传、水质硬度、食物中核苷酸数量、益生菌缺失,妈妈孕期吸烟、感染弓形虫、有抑郁症等都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太热了,或是接触了丝绸、羊毛类的物品等。

“治疗湿疹不可能有药物能够一劳永逸。只能通过皮肤护理,减少复发。”李雪梅表示,患湿疹的宝宝皮肤非常干燥,要避免使用过度刺激皮肤或者含有导致皮肤上脂类减少成分的洗浴用品,比如矿物皂、肥皂。避免过度洗浴,可以用清水加具有保护作用的洗浴用品。给宝宝洗澡完毕后,身上的水不要完全擦干,轻轻拍干或者擦到半干,在表皮还有些湿时就涂抹保湿品。洗浴用品和护肤品,可以选择含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神经酰胺等温和成分的产品。


“一会头痛一会瘫痪一会失忆”!13岁女孩住院三次身体却没任何问题,到底怎么了?...


如果一个小姑娘爱使小性子,用杭州话说,就是作。

当然,有时候"作"并非天性,而是得了毛病。

甜甜(化名),13岁,初一学生。妈妈总是抱怨:"这孩子太作了,我已经完全拿她没办法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会说头痛一会说瘫痪还管妈妈叫阿姨

这女孩到底这么了


甜甜在短期内住了三次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的医生、护士对她都很熟悉。

最大的问题是,甜甜每次住院,都查不出毛病。

第一次,甜甜发烧了,跟妈妈说头痛得厉害,去医院做检查,医生怀疑是病毒性脑炎收治入院。再进一步检查中发现,女孩并不是脑炎,情况也不严重。但是住院的一周时间里,甜甜天天躺在床上睡觉,吃饭喝水都要妈妈喂。

"还是个孩子,而且还住院,就迁就她吧。"妈妈也是无奈。

一周之后,甜甜又来住院。这次,她说自己"瘫痪"了,根本站不起来。然而,经过神经内科会诊,甜甜一切正常。

闹乌龙?

甜甜每天上演着各种戏码,尿床、摔跤,检查结果一再证明她没问题,一周之后医生让她出院回去了。

这时,儿科医生已经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果不其然,不到一周时间,甜甜又嚷着要来住院。这次原因更"奇葩",她说自己"失忆"了,不认识所有人,还管妈妈叫阿姨。

医生建议,甜甜去临床心理科就诊。

孩子得的是双相情感障碍


"这孩子这么作是有原因的。"心理科主任谢健说。

他说的"作",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免于所承担的责任。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多见。有些反应在躯体上,例如呕吐、肚子疼、头晕等。

事实上,甜甜的"作"是有原因的。

甜甜父母早年离异,家庭关系比较复杂。两年前,她开始反复出现头痛、肚子疼、膝盖麻木,但一周后都会自愈。

妈妈也在一旁说,平时甜甜因为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撕东西扔东西,经常感到烦躁不安。经常自责学习成绩不好,觉得别人善意的举动都是不安好心。

"这是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谢健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精力旺盛、睡觉时间短、头脑反应灵活、桀骜不驯等。而殊不知在躁狂状态的另一面就是抑郁,甚至会有自杀的念头,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让很多患者痛不欲生。

在门诊,有不少患者都是双相情感障碍,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早。

“在外人看来,他们就是无理取闹。其实他们是在争取利益最大化,通过各种手段达成目的。”谢健说。造成双相情感障碍的原因较为复杂,社会环境、家庭教育都有关系。治疗的关键就是切断这种继发性获益,有时候并不需要药物治疗。

不久前有位20多岁的小伙子也是这样。小伙子刚工作不久,但他一上班就腹痛、恶心、呕吐,杭城所有医院的消化科都看过。后来谢健接诊,他建议小伙子想吐的时候就去跑步,小伙子回去一试还真"灵光",之后只要一"犯病"他就跑20圈,症状后来就消失了。

孩子的这些心理问题也比较普遍


孩子的问题无大小。

谢健说,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浮出水面。门诊中,他遇到过不少“问题”学生。

这些孩子中大部分是厌学。有些孩子沉溺于网络,有些孩子一到周一就肚子疼,孩子们极尽所能地不去上学。“在和这些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谢健说。曾经一个孩子直接反问:“我现在有吃有喝的,有钱花,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地去上学?”

追根究底,还是教育出现了问题。谢健认为,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满足得太过容易,让他们根本不了解需要付出,也不知道责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家长好好想想。”

另外,品性的缺陷也是问题。很多孩子的人际关系很差,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没有同龄朋友,性格叛逆等。

强迫症在门诊中也很常见。

谢健介绍,有些孩子不停地洗手,不停地数数,不停地怀疑同学在嘲笑自己,还碰到一个孩子,鞋子的摆放一定要到45°。

“很多家长也在好奇,当年自己的成长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管不住了呢?其实很简单,和社会大环境有关系之外,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谢健说,现在青少年问题多,一方面也反应出大家比较重视孩子的心理,一发现孩子不对劲就想到来看心理医生,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另一方面,家长在帮助孩子治疗的时候,也需要好好反省自己,谁也不是天生的爸妈,也都是在摸索中形成最舒服的亲子关系。


发育问题被忽视学校体检远不够,近八成孩子缺少专业体检

网络配图

“4.5亿的-1岁(即怀孕阶段)~24岁儿童青少年即将或正在迈入青春期‘门槛’,但青春期性发育、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往往被忽视。”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泓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5月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与《医师报》联合发起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社会深度调查”结果发布。数据显示,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的儿童青少年所占比例超过20%,生长发育异常者达到一半左右;性发育方面,女孩疑似性早熟比例占2.74%~8.41%,疑似性发育延迟为3.45%~22.08%;男孩疑似性早熟为3.38%~11.87%,疑似性发育延迟为5.66%~24.98%。每半年至一年到专业医院做1次身心健康体检的儿童青少年仅23.57%,76.43%的人没做或不知道要去专业医院体检。而一旦发现问题,31.15%的人都会选择上网查询,而不是找专业医师咨询。

于泓说,儿童青少年的发育因人而异,且跨度很大,3个月一次小变化,6个月一次大变化,因此必须按时、及时接受科学专业的体检。然而,现在很多学校每年进行的学生体检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孩子成长中必须关注的生长发育、性发育、心理发育问题,均有所忽视或干预不足。比如,学校体检只测身高、体重,但不会对两者进行关联分析,无法判断孩子的生物学年龄、生长发育状况等,学校更不会进行性发育和心理发育检查。

学生每年在学校做一次体检的政策是从32年前开始推行的。于泓说,从当时的国情来看,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仅仅进行身高、体重、视力等基本检查远远不够。

由于性发育检查涉及隐私,且必须在父母陪同下由专业医师进行,目前各学校的体检条件都不合适。为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李豫川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带孩子到当地妇幼保健院的儿童保健科做个初步检查,如发现问题,再根据孩子的情况到不同儿童专科进行干预治疗。如果是与身高、体格、青春期发育有关的问题,建议先去内分泌科就诊。


WHO: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26%源于环境问题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3月6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在全球5岁以下的死亡儿童中,约4分之1被认为源于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WHO认为通过改善环境状况等可以防止儿童死亡,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措施。

  报告显示,2012年5岁以下的死亡儿童人数约为655万人。据推算,占到其中26%的约171万人的主要死因是环境问题。

  造成死亡数量最多的疾病是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约为57万人。报告中指出,主要原因在于空气污染和吸入二手烟等,哮喘已经成为全球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慢性病之一。

  报告中还指出,缺乏洁净水源和不卫生的环境也是多种疾病的成因。伴随腹泻症状的疾病造成约36万人死亡,早产等造成约27万婴儿死亡,疟疾造成约20万人死亡。

  伴随腹泻症状的疾病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最为严重,WHO认为通过政府的努力可以得到改善。作为全球性问题,报告中指出因未能充分回收手机等造成的电子垃圾(有害物质)排放,以及全球变暖造成的二氧化碳增加等可能正给儿童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小儿使用抗菌药注意这些问题

A、慎用或不宜使用的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儿童不可大剂量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肾毒性较大,可引起小儿血尿、肾组织坏死。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使其显“双硫仑样”反应。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有耳毒性,肾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6岁以下儿童一般禁用。如病情需要使用应减量,疗程不超过7天。

四环素类 

该类药物肝肾损害大,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俗称“四环素牙”。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氯霉素类 

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因为此药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磺胺类 

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疽、粒细胞减少等。对体内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乳儿还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因易引起结晶尿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

大环内酯类 

如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等,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红霉素。万古霉素主要用于耐药的金葡菌感染,但有肾毒性、耳毒性,肾功能不全及年幼儿慎用。喹诺酮类药物,动物实验可引起动物软骨损害,建议18岁以下儿童不使用。其他类如抗真菌类药对肝、肾功能损害大,慎用;乙胺丁醇婴幼儿应禁用。

B、可以使用的抗菌药物

临床共识,能用于儿童的抗菌药物只有青霉素二/三代头孢菌素(例如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阿奇霉素等寥寥几种,而且急症期间使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使用剂量必须严格按照儿童剂量计算,并注意观察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而磷霉素是一新型的广谱抗菌药物,属快速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合成,使其合成受阻而杀菌,对于儿童相对安全

小儿在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期间,家长应注意观察小儿用药反应,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切记,儿童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幼儿头发问题多爸妈可要多注意


    1岁的馨馨说:不要太担心我的头发问题


  别看我的头发少,可让爸爸妈妈操的心可不少呢。


  头发稀黄也会变黑哦


  爸爸妈妈都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为什么我的头发就黄黄的呢?而且我每天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头发应该一点也不缺营养才对啊。哎,现在我总是被人说是小小的“黄毛丫头”。不过,据说有的宝宝刚生下来时头发又黄又稀,但随着生长发育和年龄的增长会有很大变化,由稀到密,由细到粗,由黄到黑,嘿嘿,希望我也能等到那一天呢。


  头发是卷的


  随着时间推移,我变成了一个“小卷毛”,爸爸妈妈很奇怪,怎么我的头发会自然卷呢?听说有一种疾病叫做卷发综合症,在出生时头发的色泽和发质都很正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会逐渐变得短而粗且卷曲,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智能迟缓等。这下可把爸爸妈妈吓坏了,赶紧带我去医院,医生检查后没有发现异状,又询问了我们家的情况,听说奶奶也天生是卷发后,医生就笑了:“会隔代遗传的。看小家伙卷发跟洋娃娃似的,多漂亮啊。”爸爸妈妈松了口气,又听见医生夸奖我,立马就笑成了一朵花,哼,看把你俩臭美的。


  哎呀,枕秃了


  妈妈最近发现,我出现了枕秃!就是平躺时经常和枕头接触的部位,出现头发稀少和没有头发的现象!我的天啦,这太可怕了。在排除了佝偻病的可能后,妈妈可苦恼了,总对着我碎碎念:“宝宝,你睡觉的时候不要总在枕头上蹭来蹭去的好不好?”其实我也不是故意的,但总是不动会不舒服啊,而且你把我养得胖乎乎的,我爱出汗,枕部不舒服,来回蹭蹭才好点呀,妈妈,咱们换一个软一点的枕头好不?


  小小年纪也会脱发呀


  妈妈最近给我洗头发的时候,总是嚷嚷着:“宝宝怎么又掉头发了?”哎,妈妈真是一惊一乍的,掉几根头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很多。头发长到一定的寿命也是会自动脱落的,,只要头发不是越来越少,妈妈就不用担心。至于白头发,如果只有几根,也不用紧张,可能是因为这些头发的毛囊呈现衰老阶段,妈妈不要自作主张地拔掉哦。平时注意补充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就可以了。如果有大量白发,那还是赶紧去医院吧!


  专家提醒:


  1、给宝宝选择透气、高度合适、柔软适中的枕头,随时关注宝宝的枕部,发现有潮气要及时更换,以保证宝宝头部的干爽,防止宝宝出现枕秃现象。


  2、有些妈妈盲目地在宝宝头皮上涂擦“生发精”、“生发灵”之类的药物,想让宝宝头发长得更好,这反而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2岁的景儿说:头发也有养护之道


  随着我一天天长大,头发愈加浓密黑亮,很多人都夸我头发好。哈哈,除了遗传基因好,妈妈可还下了不少功夫呢。


  营养好头发才好


  从我可以开始吃辅食起,妈妈就严格按月龄给我添加辅食,饮食中会保证肉类、鱼、蛋、水果和各种蔬菜的摄入和搭配,还经常给我吃含碘丰富的紫菜、海带。可是有些食物的味道我不喜欢,就拒绝吃,妈妈每次都耐心地告诉我,要有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才能保证血液循环通畅,让营养素通过循环供给头发,这样头发才会长得好。既然这样,那我还是乖乖吃掉妈妈给我准备的食物吧,不然会被人叫“黄毛丫头”的!


  美发产品能用吗


  我荣幸地成为了一家儿童摄影机构的形象宝宝,哈哈,看来我真是人见人爱呀。每次去拍照的时候,服装师、造型师、摄影师都围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除了好看的衣服,漂亮的发型自然也不可少。在给我的头发做造型的时候,妈妈都会提醒他们,要用宝宝专用的造型类美发产品,如果实在没有,也要求他们选择不含酒精、香料的成人美发产品,或者用婴儿油和凡士林当代替品,因为含有太多化学物质的成人美发用品对我们小宝贝的头发伤害可是非常大的。


  多晒太阳好处多


  天气温暖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出去晒太阳,适当的阳光照射和新鲜空气,对我头发的生长非常有益,因为紫外线的照射不仅有利于杀菌,而且还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不过阳光强烈的时候,妈妈都会给我戴上一顶小帽子,这样我的头不会暴露在较强的阳光下,避免头皮晒伤。


  睡眠也会影响头发哦


  睡不好也会影响头发的生长?这是当然了,我听说,宝宝如果睡眠不足,容易发生生理紊乱,从而食欲不佳、容易生病,间接地导致头发生长不良。所以呀,我还是乖乖地睡觉比较好,休息好了,头发自然也有精神。何况我们宝宝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很容易疲劳,多多睡觉,也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嘛!


  专家提醒:


  1、一定要按月龄给宝宝添加辅食,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周到细致的养护,对宝宝头发生长发育极为重要。


  2、及时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供给毛根,使头发长得更结实、更秀丽。


  3岁的小蓝说:宝宝也是要经常梳头的


  宝宝不能梳头发?纯属瞎说。只要方法正确,多梳梳头发,可是好处多多呢!


  我的专用宝宝梳


  江阿姨来的时候,妈妈正拿着小梳子一下、一下地梳着我的头发。江阿姨不解地问:“她这么小,头发又短,用得着给她梳头吗?”嘿嘿,经常给宝宝梳梳头发能够刺激头皮,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头发生长。妈妈身上经常带着一把宝宝专用梳,方便时就拿出来给我梳几下,可舒服了。妈妈还特地选用了橡胶梳,因为它既有弹性又很柔软,不容易损伤我稚嫩的头皮。小梳子齿距要宽一些,梳齿的顶端不要过尖,如果有塑胶薄套包着最好。妈妈那样轻轻地给我梳着头发的时候,就像在做头部按摩一样,对我来说可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呢。


  爱恶搞的妈妈


  最近我的头发长得有点长了,妈妈很恶搞地说要给我梳个特别的发型,虽然我极力挥舞着小手抗议,妈妈还是兴致盎然地伸出了她的“黑手”。不过我的头发好像有点不听话,总不能顺利地梳到她指定的方向。就在妈妈努力地梳啊梳的时候,外婆进来了,说:“你又瞎折腾,给宝宝梳头一定要顺着宝宝的头发自然生长的方向梳理,动作和用力要保持一致,不可强行把宝宝的头发梳到相反的方向,这对头发的生长不好。”妈妈这才住手了。幸好外婆来得快,不然我的头发和头皮可就遭殃了。


  我不喜欢扎小辫


  我的头发越来越长啦,妈妈对爸爸说:“宝宝的头发都可以绑小辫了呢,让我试试。”我一听就知道不好了,可是我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妈妈抓住了。不一会,我的脑袋上就长出了四个小辫子!周末外婆来看我,妈妈又要给我帮辫子,外婆说:“宝宝还小,最好不要给她绑头发,也不要用橡皮筋捆扎,这样很容易使经常被拉扯的部位变秃。”听了外婆的话,妈妈赶紧说:“那我以后不给她扎头发了。”哎,还好有个经验丰富的外婆在!


  专家提醒:


  1、给宝宝梳理头发时,一只手要抓住发梢,这样可减少宝宝头皮受力的程度,避免头发受力脱掉,并可减轻梳理时的疼痛。


  2、婴幼儿不宜用发夹或扎辫子,如果喜欢给宝宝的头发分头路,最好每隔几天就换一个部位,否则总是分头路的部位头发会越来越稀少。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儿腿部问题大详解


  由于在妈妈的肚子里,宝宝的全身卷屈成球状,因此出生后腿型多半是弯弯的O型。而人体会有自动矫正的机制,因此2岁左右,腿型就会慢慢拉直,宝宝的腿型约到5岁左右才会变直,而定型大概要到8岁,因此,在5岁之前出现的问题腿型,妈妈都不用过分担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腿型异常,让妈妈们懂得明确分辨,及早发现宝宝腿型的问题。

  型腿 (又称膝内翻)

  所谓的O型腿,是指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医学上称为“膝内翻”。宝宝的小腿通常较短胖,所以其骨弓的幅度会看起来更明显。而这种膝内翻的程度,在宝宝走路时会更觉得像O型腿。

  大部分刚出生的婴儿小腿都呈内弯(这与宝宝在子宫内的姿势有关),等到宝宝开始学站或走路时,O型腿的情况就更加明显,随后逐渐好转,到2岁左右时都会变直,这是“生理性O型腿”,是渐进式且对称性的弯曲,且弯曲角度不会过大。

  一般而言,O型腿依据其成因可分为下列几类:

  生理性O型腿

  不对称生长所导致O型腿

  代谢疾病所引起的O型腿

  骨骼发育不良所造成的O型腿

  大部分O型腿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不对称性生长、代谢异常或骨骼发育不良较为少见。

  若宝宝腿部弯曲的角度没有变大,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合并出现其他的问题,如七坐八爬比一般正常宝宝要落后许多,或是到了2岁走路还是常跌倒等现象,可能就需要考虑宝宝是否是在粗大动作上的发展较为落后了。

  How to treat?

       “生理性O型腿”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 如果发现宝宝超过2岁仍有O型腿、突然两腿有不对称的弯曲,或弯曲的角度过大,甚至合并出现胸部肋骨隆起、骨骼异常疼痛等情况,就需要就医。 少部分有O型腿的宝宝是因为家族遗传的因素所致。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本身的腿型就有点内八或O型腿的现象,若宝宝有出现类似的状况,属于正常状况,无需过于惊慌。 当然,若真的要知道宝宝的O型腿是否严重到需要治疗的程度,可以带至医院做一些检测,如利用X光检查他的膝盖角度弯曲的角度是否过大,否则只需持续观察即可。

  型腿 (又称膝外翻)

  所谓X型腿, 是指两下肢完全暴露并伸直,使处于中立位置,两膝关节的股骨内髁能靠拢,而两踝关节内踝仍有一定距离,整个腿型似”X”,医学上称之为膝外翻。

  在骨骼发育的过程中,2岁以后的宝宝,膝部就开始往外翻,膝内部的骨头显得格外隆起,3~4岁时,这种X型腿会达到最明显的程度,站立时若膝盖靠着,脚就会合不拢,厉害的不仅跑起来难看,而且常会绊倒自己。这种情况在5~8岁会好转,随着成长而呈现如同成人略微向外弯曲的状态。

  大部分的X型腿是由于生理性原因,其他原因如外伤、代谢异常、骨骼发育不良、先天异常、脑性麻痹、脊椎发育不良等较少见。需要注意的是,X型腿是佝偻病的重要体征,它的出现多提示孩子严重缺钙。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骨骼发育不良,软骨不能很好的骨化,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弯曲变形。同时,一些不良的走路姿势也会造成X型腿的形成。所以,若要治疗X型腿,先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骨畸形也会随之改善。

  医生Q&A

  了解宝宝的整体发展及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腿型异常及疾病,对孩子的整体发展来说,只是一个过渡期,重要的是,家长是否可以了解宝宝应有的发展及变化。

  Q: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要点以防止宝宝的腿型发生问题?

  A:注意正确的坐姿:一些正在学爬或是学走路的宝宝,可能会爬一爬就坐起来,宝宝跪坐时,他的脚大多成外翻状,这时妈妈最好尽量帮宝宝移动脚型,帮他回复到正常的状态。但是最好能避免让他跪坐比较好。建议盘膝而坐。

  尽量避免趴睡:虽然趴睡不一定直接证明会对宝宝的腿型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当宝宝趴睡时,会让宝宝的脚踝呈内翻或外翻状,长时间下来,也可能影响他的腿型。

  Q:宝宝已经O型腿了怎么办?

  A:稍微改变一下站立姿态,便可运用腿部肌肉不同的部位,这是下蹲运动的最大特点。下蹲时膝盖和大腿靠拢,对于矫正O型腿很有效。尽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会更好。可通过这些简单的方法进行矫正。

  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扶膝做两膝向正前方的下蹲起立运动,做20~30次。

  弯腰,两手扶膝做向左的和向右的绕环运动,做20~30次。

  两脚开立稍大,弯腰,两手扶膝做两膝向内相靠停耗练习,每次停耗10秒钟,做5~10次。

  两脚平行站立。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运动;再以脚尖为轴,做脚跟外展和内旋运动,各做20~30次。

  坐在椅子上,尽力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显著。

  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做15~20次。

  

宝宝的口腔问题不容忽视


  刚出生的小琪患了鹅口疮

       妈妈,我的嘴巴里怎么会长出一圈白色的东西呀?而且好痛好痛哦!

  我是一个早产儿,体质比较弱,生下来就输了一些营养液、抗生素液。妈妈的母乳虽然不多,但她本着“母乳是最好的”想法,仍然坚持母乳喂养。不过我的妈妈真是个懒惰的妈妈,虽然别人告诉她要清洁乳头,但妈妈觉得每次给我喂奶都要清洗乳头太麻烦了,所以干脆就省略了。

  就这么过了一周,我觉得嘴巴里面有点痛痛的,难受得总是哭,喝完奶后还经常吐奶。妈妈疑惑地掰开我的小嘴巴一看,哎呀,里面有一圈白色的东西。妈妈拿棉签试着擦了一下,擦不掉,倒是痛得我又大哭起来。

  去医院检查后,那个和蔼的医生阿姨告诉妈妈,我得了鹅口疮,叮嘱妈妈回家按时给我服药。回家后,按医嘱服药后我的症状的确有所好转,可是一停药,就立刻复发了。本来就瘦弱的我,被折腾得小脸又廋了一圈,这可让妈妈心疼坏了。

  医生诊断: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疾病,多见于婴儿,尤其是早产儿。这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是由于新生儿免疫机能低下,或因感染而长期应用各种抗生素或激素等所造成。刚开始是黏膜充血,口内有刺痛或灼热感,接着黏膜上出现凝乳状小白点,以后逐渐扩大而且互相融合,形成白绒样的膜,此时无特殊不适。随着病情加重,宝宝表现出烦躁不安,进食减少,且因进食时疼痛而拒食。严重的会扩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难;若扩散到气管可引起霉菌性肠炎和霉菌性肺炎,甚至出现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妈妈护理:宝宝嘴里的白膜不能撕,如果强行撕掉,会造成黏膜糜烂、出血,不久会形成白色的膜覆盖。妈妈喂奶前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乳头,其他人每次接触宝宝以前也要把手洗干净;喂水的奶瓶和玩具也要经过消毒,这样才能彻底杜绝感染源头,而不是只治不防。

  小药方:用1~2%的碳酸氢钠(小苏打)轻轻洗宝宝口腔,每2~3小时1次,清除残留食物,或用每毫升10万单位的制霉菌素混悬液,每2~3小时局部涂抹一次。 可用野蔷薇花、鲜藿香、鲜竹叶等适量煎水漱口,每日3~4次。

  2个月的悠悠长马牙了

  妈妈今天惊奇地跟爸爸说才2个月的我已经长牙了。嘿,妈妈,别好奇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牙齿,它叫做“马牙”。

  我现在2个月大了,是个爱笑的小姑娘。平时只要家里的人对我说说话,我就能乐得呵呵笑,全家人都喜欢我,都说我是个小小开心果。不过最近我的嘴巴里面不舒服,这让我一直烦躁不安,特别是吃奶的时候,很痛,我就忍不住会哭。有一次我还忍不住狠狠地咬了一下我的“奶瓶”,痛得妈妈大叫起来。

  细心的妈妈在痛过之后,仔细观察了我的口腔,发现我的上颚齿龈边缘出现两粒黄白色的“米粒状物”,很像牙齿。妈妈奇怪地自言自语到:“这是什么呀?这么小应该不会就长牙齿了吧?”

  好奇的妈妈看着我吃不下奶的样子非常心疼,就找来纱布,蘸了水去擦那两粒“米粒”,却怎么也擦不掉。结果过了几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被妈妈擦过的地方居然出现了糜烂,并且我还开始发高烧,这下可吓坏了妈妈,赶紧送我去医院。

  医生诊断:这就是马牙。马牙在医学上称为上皮珠,胎儿在6周时已经形成了牙的原始组织——牙板,牙胚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后牙胚脱离牙板生长为牙齿,断离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掉。偶尔有部分断离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细胞团,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长期留在颌骨内,有的被排出而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 出马牙的个别婴儿会出现爱摇头、烦燥、咬乳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暂时不适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随着宝宝牙齿的生长发育,“马牙”会被吸收或自动脱落的。

  妈妈护理:像悠悠妈妈那样用布去擦是很危险的处理方法,宝宝口腔黏膜非常薄嫩,黏膜下血管丰富,针挑和布擦损伤了口腔黏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口腔炎或凳骨髓炎,甚至发生败血症。假如“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3个月的点点出现了口腔溃疡

       常听爸爸妈妈说自己口腔溃疡了,我以为这是大人才有的毛病,没想到,现在的我也出现了口腔溃疡。

  妈妈一直说:“点点真是活泼好动啊,只要带他出去玩,保准乐得找不到眼。”是呀,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让妈妈带着我出门去玩啦!可是现在的天气早晚温差好大,搞得每次妈妈带我出门的时候,都把我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我冻着。哎呀,妈妈,我身体好着呢,你看,每次我可是能喝上160ml牛奶的呀,厉害吧?

  最近不知道怎么搞的,我总是口水涟涟的,弄得我不太舒服,妈妈却挺高兴的:“点点,你这是要长牙了呢!”可是,我都流了一个多月的口水了,怎么牙床还是没有动静呀?而且,我的嘴巴特别不舒服,脾气都跟着大了起来,奶都不爱喝了,一直降到每次120ml。妈妈奇怪得直嘀咕:“怎么这牙齿还没长出来呀?”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不仅仍然没有长出牙齿,还出现了发烧的现象,这下妈妈慌了,风风火火地就把我送去医院了,医生说我患上了口腔溃疡。妈妈纳闷了,一头雾水地问医生:“我家宝宝还没长牙呢,怎么就会有口腔问题了?”

  医生诊断:宝宝患上口疮溃疡,主要原因是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通俗点说也就是让宝宝吃得过多,穿得过厚,过于“优待”。治疗方法很简单,以泻火补水为宜,同时因为口疮局部疼痛较重,饮食宜清淡、冷热适宜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

  妈妈护理:吃完奶后5~10分钟后可以给宝宝喂些水,一是补充水分,二是清洗口腔,给宝宝少穿一件衣服,千万别捂得太严。

  小药方:鲜竹叶煮沸片刻代茶饮,灯芯草3根水煎加冰糖适量代茶饮,都是不错的清热饮料。可将冰硼散、西瓜霜喷雾剂等涂在患处,以促进口疮愈合。

  8个月的齐齐得了疱疹性口炎 

       发烧、没食欲!妈妈说我感冒了,给我喂药吃。可是妈妈,我真的不是感冒了啊!偏偏我还不会说话,不然我就能直接告诉妈妈不是,这样我就不会受后面的苦了。

  春天来了,天气可好了,可是我却不能出门玩,因为我生病了,突然开始发高烧、流口水,身体上的不适让我哭闹不止,也没有了食欲。

  妈妈以为我是感冒了,就弄了一些感冒药给我吃。可是,我的粗心的妈妈呀,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但我却知道这绝不是感冒,因为上次我感冒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感觉。

  又过了2天,我的牙龈、舌头、颊部和嘴唇黏膜的表面开始发红、肿胀,还出现了界限清楚的小红斑。很快,以这些红斑为“基地”,形成了针尖大小密集成团的小水泡,小水泡破了之后又变成溃疡,不过我的体温倒是逐渐开始下降了。

  医生诊断:疱疹性口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感染,常发生在冬春季。多发生于6岁前儿童,6个月到3岁婴幼儿多见,多被误认为感冒。本病很少产生抗体,容易再次患病。治疗主要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高烧时可口服小儿退热片或物理降温,同时服用病毒灵片、抗病毒口服液或板蓝根冲剂。口腔局部溃疡可应用口腔炎喷剂或西瓜霜喷剂等。病情严重者应静脉注射双黄连和抗生素。服用药物时请遵医嘱。

  妈妈护理:宝宝患病后因疼痛拒食,可多食易消化和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如莲子羹、清鸡汤、水炖蛋、牛肉汁稀粥等等。 在保证宝宝充分营养与休息的同时尽早去医院治疗,不要乱用药。急性期可用温水给擦胳膊腿的大血管处,有利于降温。平时去人员密集场所要防止传染,房间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勤喂水,禁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饮食以微温或凉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刺激。如果宝宝反复出现此类病症,建议多给宝宝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牡蛎、果仁类食物。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微量元素锌,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小药方:可用黄芩、板蓝根、大青叶、西河柳、蒲公英、田基黄、紫花地丁、淡竹叶、金银花、连翘等药,取其中数味,合煎汤服。也可用板蓝根冲剂,每次1块,每日2~3次,开水冲化后口服。

  1岁的乐乐舌系带过短

  能清楚地说话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妈妈总是说,乐乐很快就能像妈妈一样说话啦!但是我却发现自己的舌头出了点小问题,我嘴巴里叫做舌系带的“零件”好像比别人的短……爸爸妈妈经常在一起开心地聊天,我也好想加入他们,因为我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想告诉他们呢!所以我就一直很努力地学习说话,可是每次说话的时候,我都觉得我的舌头不太听使唤,说话总是说不清楚,特别是卷舌音和上腭音。

  终于有一天,妈妈担心地问爸爸:“怎么乐说话总是这么含糊的啊?”爸爸却毫不在意地说:“大概是小孩子学说话的正常现象吧,这么小说不清楚是正常的。”可是妈妈还是不放心地问:“那怎么隔壁的雯雯不这样呢?”

  最终,不放心的妈妈还是带我去了医院,还是医生叔叔有经验,一下子就看出我是舌系带过短。不过医生叔叔说了,这只是个小问题,只要做个小手术就解决了。哈哈,赶紧给我手术吧,我想快点把话说清楚,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在我说话的时候很迷茫地看着我了。

  医生诊断:是在舌头下面的正中线处,有一连接到舌根部的薄膜。在舌头向上卷起时即可明显看到,这就是舌系带。若舌尖部分的接处点过于前面(或过于接近舌尖),或者此薄膜组织有变异、纤维化,则会影响舌头前伸、或上卷,称为舌系带过紧。舌系带过短,宝宝的舌头就无法向前伸到唇外,勉强向前伸时舌尖呈M形,会影响哺乳和发音。下门牙长出后,宝宝吸奶时舌系带与牙摩擦,舌系带上会磨出溃疡。

  妈妈护理:尽早带宝宝到医院手术治疗。尽早治疗的好处:婴儿痛觉不敏感,早期手术不需要麻醉,简单易行,手术后就可以哺乳;学习口语的关键年龄是1~2岁,应在宝宝尚未形成某些发音不清的习惯前就手术。否则即使做了手术,某些发音也较难纠正。

  舌系带过紧判断的方法

    1.用力伸出舌头时,舌尖不容易超出下牙龈;

  2.舌尖变成钝圆形或像“W”型中间凹陷;

  3.舌头无法上卷、或不易舔到上嘴唇。

       专家建议

  给宝宝进行口腔清洁的目的,在于清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并可借此按摩牙龈来舒缓长牙时的不适,最重要的还是及早让宝宝适应在口内放入异物的感觉,为将来长牙后的刷牙做准备。

  正确清洁方式

  新生宝宝的口腔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宝宝还没长牙,唾液起到天然的口腔清洗作用,即使喂奶后口腔黏膜上残留一些乳汁,也可通过唾液达到冲洗的作用。妈妈也可用消毒棉签沾水,轻轻地将宝宝的口腔清理一下。

  可在餐后喂宝宝喝些白开水,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2岁左右可以开始教宝宝漱口,让宝宝将温开水含在嘴中,然后鼓动双颊及唇部,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使漱口水高速反复地冲击口腔各个角落,将口腔内食物碎屑和部分软垢清除,以免引起病菌繁殖。

  为预防奶瓶性龋齿,要避免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如果宝宝一定要含着奶瓶才能入睡,必须先清洁奶瓶奶嘴,并且只能装白开水。避免让孩子常吃糖分高、粘性强的食物,尤其在睡觉前。

  口腔靠近鼻子方向的部位,这里最容易被忽略,但却是最容易藏污纳垢之处,因此更要注意此处的清洁。

  错误清洁方式

  很多妈妈会用新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会引起霉菌性口腔炎。

  细心的妈妈,经常会观察宝宝的口腔,生怕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很多新手妈妈并不知道,口腔中的 “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听从别人的经验之谈,用尽各种方法去除异常情况,结果反而会给宝宝增添痛苦。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

  当下,很多父母总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胆小、这么爱哭?自己的孩子怎么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逆反?殊不知,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出现了问题。正如萨提亚所说,“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

  原因之一:照搬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养育模式”

  很多妈妈没有学习和思考,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妈妈这样对我,我就这样对我的孩子。其实,妈妈会从自己原生家庭照搬很多负面的做法,给宝宝带来很大的问题和伤害。

  比如,在对待宝宝哭闹的问题上,很多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很乖的时候,我就不去理他。如果理他,就会有麻烦。”或者是:“当孩子不哭的时候,不要去看他,那样会宠坏他。”等到他们做父母之后,他们就会想当然的将这些养育经验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其实,这个经验是错误的。因为感官的触摸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是孩子与世界建立关系的开始。如果当父母跟孩子有身体的触摸时,孩子就会觉得很舒服;如果孩子躺在床上,父母去关心他,跟他说话,他会觉得我很好,世界很温暖;而如果孩子独自躺在床上没有人理睬他关注他,由于孩子对周围的环境没有掌控能力,他很容易觉得自己很孤单,觉得世界一点都不安全。

  再如,很多妈妈会发现,孩子容易出现情绪问题。有一个5岁女孩的妈妈告诉Pauline,她女儿常常容易哭。有时妈妈只是跟她说:“不要这样。”或者问她:“今天是否练了钢琴?”如果她没有练,就会哭起来。Pauline追问原因才知道,原来妈妈对孩子有一个规定:要求她见了每一个阿姨都要打招呼,如果孩子不打招呼,妈妈就会说她没有礼貌。其实,“必须记住每个阿姨的名字,见到每个阿姨都要打招呼”,这是一个僵化的家庭规则。在这样的家庭规则下,当妈妈对孩子有这样的要求时,孩子一旦记不住每个阿姨的名字,或者忘记打招呼就会着急,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所以,当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她也会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不好和无力。Pauline老师认为,5岁的孩子可能会比较害羞,妈妈应该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过程。

  原因之二: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养得健健康康的。可是我们也许不知道,跟身体需求一样,孩子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他没有得到心理营养的满足,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父母缺乏与孩子的肢体接触,不能有效传递爱

  萨提亚认为,人的自我的感觉,自我的价值很重要,而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就是从他出生到1岁左右奠定的。这时孩子主要靠自己的感官,比如身体的触摸、还有妈妈的声音、表情、语调来确定自己的自我价值,来认识世界。孩子能通过这些感觉到他周围的世界是可爱还是不可爱?萨提亚认为,通过触摸可以把“我喜欢你”、“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之类的意思传达出来。

  父母不重视和关注孩子,无法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注。如果妈妈天天想着工作不开心,老公对我不好之类的事情,虽然自己是整天陪伴着孩子,但心却不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就体会不到被重视、被注意的感觉。如果妈妈很关注孩子,就会询问:“你今天好吗?” “你肚子饿吗?你等一会儿呀,妈妈拿牛奶给你喝呀。”并多给予孩子一些触摸,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妈妈一直在和他沟通,他会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安全感最初的来源;另外,孩子还会感受到妈妈的关注,觉得自己是蛮好的,有被重视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够帮孩子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帮他建立自尊。

  另外,妈妈要给孩子安定的感觉,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也能让孩子有安全感。比如,2、3岁的孩子去幼儿园会哭得很厉害,如果妈妈告诉孩子:“你现在去幼儿园,妈妈一会儿来接你。妈妈知道你有点不开心,那妈妈一会儿就会回来。你看,这个钟的短短的指针,当它走到3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如果妈妈按时回来了,孩子心里就很安定;假如妈妈没有回来,孩子会觉得“妈妈不要我,妈妈不爱我”,他的自我价值就会很低。

  父母内在一致性缺乏让孩子自我价值感低

  孩子很聪明,当父母情绪不好时,他们会透过说话的表情、语调语气感受到父母的信息。比如妈妈在叹气,而没有解释:“我叹气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是我不开心。”那么,孩子就永远以为妈妈叹气是他的问题。如果他觉得妈妈叹气是他的问题,就会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中,会经常问自己:“为什么妈妈不看我?是我不好吗?”这样会让孩子自我价值比较低,会让孩子很压抑。

  因此,妈妈要注意与孩子建立安全、重视、温暖的爱的关系,要和孩子有情绪的沟通,当孩子哭的时候,妈妈就要说:“妈妈知道你有一点不开心。”妈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接纳孩子有不开心的情绪,允许孩子有不开心情绪,孩子就会知道不开心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

  父母的情绪不稳定让孩子无法建立依附关系

  依附关系是孩子跟成人的一个连结,从这个连结(通常是通过与父母的关系)出发,从而感受到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整个世界的关系。所以父母的情绪是否稳定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妈妈的情绪不稳定,会引发孩子内心的焦虑。如果妈妈开心就去逗孩子,不开心就不理孩子,孩子就可能会觉得很混乱。 因为他没办法去解读父母的情绪。当他不可能解读父母的情绪时,他将来和其他人相处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比如,他会想亲近别人,但是又觉得不安全,因此无法与人建立积极的关系。

  关系是可以让人跟人连结起来,能让你感觉到爱,感觉到生命力。当孩子有被爱的感觉,被重视的感觉时,就会有归宿感。因为归宿感的实质就是:“你觉得我跟你有关系”。假如孩子感受不到人和人之间的这种关系,他将来长大了就会问:“我是谁?”、“我和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Pauline强调,现在的很多青少年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没有生命的激情和火花,其实,生命的火花是要妈妈在孩子小时候给点燃的。

  被爱、被重视、被肯定,被接纳,这些都是父母带给孩子的重要的心理营养,是孩子不可或缺的生命基石,也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的心理营养充足了,他内心的能量就会很充足,能面对世界应对任何问题。

  抽文:被爱、被重视、被肯定,被接纳,这些都是父母带给孩子的重要的心理营养,是孩子不可或缺的生命基石,也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快问快答:走出“问题养育模式”

  Q:你觉得妈妈对宝宝最常说的不好的话是什么?

  A:现在的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很焦虑,她们总是告诉孩子“不可以”。孩子2岁之后有成长的好奇,这是孩子发展的自然阶段。比如如果孩子要去伸手放到电源插孔里,父母可以告诉他这个很危险,用其他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说:“宝宝,来和妈妈拍拍手呀!”

  Q:当妈妈想说“不可以”时,该如何去做呢?

  A:妈妈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选择。如果孩子见到东西非要买的时候,妈妈可以询问孩子:“你是要这个,还是那个或者另外一个?”如果妈妈开始给孩子选择,孩子就会觉得生活是可以有其他一些选择的。孩子大概3岁开始就可以给他选择。妈妈如果用“可以”还是“不可以”这样非黑即白的判断,事情很容易没有弹性而让亲子之间形成僵持和对立。另外,给孩子选择,妈妈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选择代表着一种邀请,代表着另外一种更好生活的可能性。常常会遇到妈妈带着孩子来说,“我的孩子有问题。”我通常告诉她们:“你的孩子没问题。你愿不愿意去看一看你有其他的选择?”

  Q:很多妈妈觉察到自己很焦虑,该如何去调整呢?

  A:首先,我觉得妈妈要学会欣赏自己,妈妈照顾孩子是不容易的,妈妈告诉自己“我做得很好”。这样可以缓解一点压力,妈妈也可以更从容的对待孩子。妈妈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不开心。妈妈能觉察到孩子的0-6岁很重要,觉察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并且愿意去学、去思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其次,我总是鼓励妈妈们要懂得爱自己。萨提亚说,你懂得爱自己,也代表你知道人有很多不同的方面,比如我需要身体的营养,我也需要懂得去思考、去看书、上课,给自己各方面的营养,不要因为做了妈妈就什么都抛掉了。

  Q:家庭中妈妈会照顾孩子多一些,是不是妈妈注意了养育方式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呢?

  A:很多研究都说:父亲对孩子的照顾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鼓励妈妈邀请爸爸一起参与照顾孩子。对于女孩来说,父亲的参与可以让她学习将来如何和异性相处,对于男孩来说,父亲对男孩有榜样的作用。很多妈妈在原生家庭中不开心,她没有受到父亲足够的重视、爱护和肯定,她就可能期待从婚姻中通过丈夫来满足自己的这部分渴望。假如丈夫也没有满足她的话,她就会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孩子的身上。这个也是需要妈妈觉察的。孩子是爸爸妈妈的爱的结合,并不是妈妈的专利,所以要请丈夫一起来分享照顾孩子的乐趣。

智力有问题早期教育可弥补


  智力是大脑活动的能力,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协调反应,也是学习、记忆、思维、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小儿的适应能力、粗心动作、语言等都是小儿智力的表 现。人的大脑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智力高低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天赋”是每个儿童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先天愚型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正常的智力发展,儿 童智力高低也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如“狼孩”虽然先天是正常的,但因与狼在一起,所以智力非常低下。另外,儿童智力的高低除与遗传、环境有关外,在很大程度 上还取决于早期教育的成败,成功地早期教育可以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智力低下又称为弱智,它是指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下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引起智力低下的原因可以因遗传原因,如有染 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也可因内分泌异常,如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引起;因严重营养不良,妨碍了脑的发展;因感染如患脑炎、艾滋病、梅毒造成脑的损害; 或因脑外伤导致永久性损伤;或因妊娠时受到放射线,有毒物损伤等等;均可发生智力低下。


  根据临床表现将智力低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轻度:发育稍有迟缓,如语言发育较晚,生活用语困难不大,但掌握抽象性词汇极少,在理解、综合和分析方面,缺乏逻辑性联系。数学成绩落后,语文能背诵,但不能正确运用。数学上能进行简单计算,但对应用题分析就难以理解。


  中度:早期教育如行走、说话或对大小便控制等均迟缓。他们词汇缺乏,吐字不清,表达能力差,抽象概念不能建立。也许可进行10以内的加减或模仿书写,但不能理解其意义。


  重度:早期各方面发育均迟缓,对周围的事物反应极差或无反应,大多伴有严重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不会讲话、只能发单音,不会计数,动作十分笨拙,且只能作些毫无意义的动作,如爬行、摇头、乱抓等,生活不能自理。


  极重度:毫无自理生活能力,表现愚蠢、情绪反应原始,不会讲话,只是号叫,各方面都需要护理。


  对智力低下儿童进行治疗目前还很困难,绝大多数都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合理的适当的教育与训练都是非常必要的。据调查表明,弱智儿童经过特殊教育,绝大多数智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对智力低下的儿童应根据智力不同程度进行特别的教育和适合训练,尽可能提高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经过特殊教育可以激发他们所存在的最大天赋潜 能,纠正他们的行为和人格障碍,施行行为矫正治疗,培植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对轻度、中度智力低下者可教他们从事简单生产劳动的一些技能,进行职业培训, 使他们以后能参加简单的工作,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对中等智力低下者,首先要进行自身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能站立、能走、能自己大 小便、能自己吃饭、生活上能自理。


  父母及家中其他成员对弱智儿童也要充满爱心,不要歧视他们,要尽早地对他们进行耐心地教育帮助,挖掘潜能。如发现他们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新的目标,一点一点地尽可能通过特殊教育把孩子培养成生活自理,甚至能从事生产劳动对社会有益的人。


夏天宝宝胃口差问题出在哪儿


  近一段时间以来,高温酷暑使人食不下咽,宝宝们自然也难逃此“劫”。记者采访时发现,有不少宝妈都因孩子食欲不振而就诊。“孩子原本白胖,这几天就明显消瘦了,喂什么饭都不爱吃,这是怎么回事呢?”针对孩子厌食,来自山东省交通医院的儿科主任高振华提醒妈妈们:孩子食欲不振、胃口差要分清情况,对症诊疗。


  患锌缺乏症可致孩子厌食


  孩子三岁的张女士近来就很是苦恼,自己费尽心思、变换花样地为孩子做各种各样的饭食,都没能“讨好”宝贝,孩子说什么都不吃。“有时我用土豆研成泥做个小花猫的头,用胡萝卜摆朵花,孩子只对图案感兴趣,就是不下口吃,真是愁死我了。”这位妈妈心疼地说,孩子眼看着就瘦了四五斤了。


  “锌是味觉素构成,对味觉有着重要的作用。缺锌时,口腔黏膜细胞发育不全,易于脱落阻塞味蕾小孔,这样味蕾细胞就难以感受到食物的刺激,从而导致味觉敏感度降低,食欲下降。”高振华说。她提醒广大的宝妈:当孩子出现偏食、挑食、食欲下降时,应该找儿童保健大夫进行膳食分析,确定是否厌食等情况,微量元素或锌离子检测可供参考,若缺乏,可以多吃海产品如海蛎子、动物肝脏、瘦肉,口服葡萄糖酸锌、锌硒宝等补充锌剂。


  另外,从中医角度上来说,有很多孩子食欲差是由于脾胃虚弱造成,这些孩子一般面色萎黄、大便不成形、消瘦,可以口服保和颗粒、健脾散等中成药治疗,必要时可找中医大夫调理脾胃。


  疱疹性咽峡炎让进食变难


  “孩子不吃东西,流哈喇子,有时吃了点还吐了出来,直嚷嗓子疼,这是怎么回事啊?”儿子四岁的徐女士说。她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多吃点,她是追着喂食,只要孩子想吃的,她都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可是,没想到带孩子看医生,被告知孩子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进入五月份以来本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一上午的门诊时间,不少孩子都是患的疱疹性咽峡炎。”高振华说。她表示,这一病症可发烧也可不发烧,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


  针对因此而出现的进食难,高振华表示,要先进行抗病毒治疗,“本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并不复杂,以口服中药、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她提醒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孩子保持口腔清洁,喝温水、进食软饭。同时要注意隔离,勤洗手,不到人聚集的地方。家里有其他宝宝的妈妈更要注意,避免孩子间的传染。幼儿园小朋友或小学生患病后建议在家隔离,一周后再入园或入学。


  急性胃肠炎败坏胃口要提防


  “明明知道吃这么多冷饮,对孩子不好,但就是在孩子的央求下,放松了原则,现在想来都后悔。”从事会计工作的王女士说,孩子六岁了,这次的饮食不当而出现的吐泻让自己很自责。


  对于夏季的饮料、雪糕等,并不是给宝宝降温开胃的妙招良策,家长应保证孩子进食的规律性,不能让孩子吃过多的零食,也不要吃太杂的东西。如果孩子出现了大肠杆菌感染、病毒性肠炎时,建议儿科门诊就诊,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辅助腹泻贴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夏天温度高,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很好消夏、防暑降温,家里的空调也是常开。高振华表示,虽然天热,但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还是要控制好空调使用的时间,尽量少用,并将空调温度控制在二十七八度以上,并定期开窗通风。对于那些过敏性体质的孩子,更要特别注意空调滤网的清洗。


  高振华主任表示,孩子厌食,在夏季较为常见。夏季气温高,人体通过出汗的方式散热,血液流向体表,胃肠道的血流量相对减少,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也随之减少,食欲自然会降低。再加上宝宝贪玩,活动量大,出汗多,大量饮水,冲淡了胃液,这样又使宝宝的食欲进一步降低,可试着喂新榨果汁加温水稀释后两餐之间饮用。


婴儿护理的5个大问题

    照顾孩子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吗?大多数父母可能都会这样认为,其实孩子“烦人”的举动下都有独特的原因,这里给爸妈们列出宝宝常见小问题以及应对的技巧,让你省时省力照顾好宝宝!
 
 1.孩子不停地打嗝是怎么回事?
 
   打嗝是婴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痉挛,横膈膜连续收缩所致。膈肌运动是受植物神经控制的,孩子出生后一两个月,由于调节横膈膜 的植物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当孩子受到轻微刺激,如:吸人冷空气,吸奶太快时,膈肌会突然收缩,引起快速吸气,同时发出“嗝嗝”声。
 
  有时孩子打嗝的时间可持续5-10分钟,看起来好像很难受的样子,但是,打嗝本身对孩子的健康并无任何不良影响,不必担心。
 
   人出生后其神经发育是有一个过程的,一般情况,孩子3个月后,调节横膈膜的神经发育趋于完好后,打嗝的现象会自然好转。
 
   那么,如何让宝宝的停止打嗝呢?在宝宝打嗝时可让他吸奶,喝凉开水或者通过其它刺激,如:光亮、声音等使之缓解。
 
 2.孩子为何总让人抱着?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安静,不爱哭闹,照看这类孩子比较省事;而有些孩子则经常哭闹,很少自己躺着玩耍,总喜欢让人抱着。
 
   孩子在离开母体前其形态是弯曲的,故离开母体后的最初几个月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躺得太久会感到背部不适,因此而哭闹,此时若抱抱他,他 就会因感到舒服而停止哭闹。此时父母如果因太忙而无法分身的话,就要同婴儿说说话,并抚摸他,或摇动摇篮。对于3个月之内的婴儿可以多抱抱,和他建立良好 的母子感情,不必担心会抱成习惯,等孩子5个月后再慢慢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3.孩子为何总朝一侧睡?
 
   一般家长都很关心孩子头的形状,所以很重视孩子的睡眠姿势。有些家长看到宝宝睡觉时头总朝向一侧,则担心会导致偏头,因此试图在孩子的枕下、背 部垫上毛巾来改变头的方向。但是没多久,孩子的头又偏向原来的方向,所以有一段时间宝宝的头型看起来的确是歪的。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也不必过于担心,等到 宝宝能够翻身时,他就会不断改变头的方向而朝向另一侧了。孩子l周岁时,偏头现象就不会太明显了。
 
 4.囟门是否可以碰?
 
   宝宝头顶部的囟门软软的,有些家长担心给孩子洗头时令碰伤囟门,因此,孩子出生数月尚不敢给孩子洗头。孩子的头部分泌物较多,应经常清洗,虽然囟门未闭合时此处较薄弱、柔软,但仍有头皮和皮下组织保护。洗头时只要注意不用力压囟门,而是用手或纱布轻擦此处,就不会碰伤它。
 
 5.孩子为何经常打喷嚏?
 
   婴儿都很容易打喷嚏,有时还会两个三个地连着打,有些家长见此情景便以为孩子着了凉而赶紧给孩子加衣被。其实婴儿打喷嚏并不一定因着凉所致,婴儿的鼻粘膜比较薄弱,因此较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及灰尘等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种神经性反应。
  

解决吃饭难的麻烦问题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一、要明白宝宝的心理

  从1岁开始,宝宝就有了强烈的动手愿望,从内心排斥“饭来张口”。这时父母要做的是给他一把小勺,让他自己动手。也许他会把饭洒在地上,米粒黏得到处都是,但这个过程是宝宝学习独立吃饭必须要经历的,父母要鼓励、夸奖,这样他们自己吃饭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解决宝宝不吃饭小建议:

  爸爸妈妈们可以另外准备一个摔不烂的碟子,一个软勺(商场有卖,专门用来帮助儿童学习吃饭的),一些可以用手抓着吃的食物,给宝宝穿上吃饭衣,满足他要“自己吃”的愿望。这样,你会发现,给予宝宝足够的自由的话,宝贝们还是很配合滴~~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二、培养定时吃饭的习惯。

  从宝宝两岁开始,就要培养他们定时定量吃饭的习惯,如果正餐时间不好好吃饭,过了饭点就不让他们吃了,饿上一两次,宝宝下次就会乖乖地按时吃饭。定好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绝不能延长到40分钟。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三、巧妙利用宝宝的逆反心理。

  两三岁的宝宝特别喜欢与父母对着干,因此吃饭时,父母要装作对宝宝无所谓的样子,即便他跑来跑去,也别端着饭菜跟在后面,要设法让宝宝感到自己被忽视了。这种做法比单纯的劝说、追赶更有效果。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四、美美的饭菜,让宝宝爱上吃饭

  这一招就要拜托妈妈能多多研究菜谱啦,做出一些五颜六色的又好吃的饭菜,让宝宝看到,就再也移不开眼。

  下面,小编我就给各位妈妈们介绍一些好看又好吃的,来吸引住了自家的宝宝吧~

  宝宝食谱——南瓜牛奶大米粥。

  准备白米和南瓜各100克,牛奶50克,香油半勺。先把南瓜切块蒸软,白米煮成黏粥,加上南瓜、牛奶和少许香油拌匀即可。南瓜富含胡萝卜素,可以预防维生素A缺乏,牛奶和香油可帮助胡萝卜素的吸收。

  宝宝食谱——黑米软饼。

  把黑米煮成粥,打成糊状,面粉和黑米糊混合,加牛奶和水搅匀,再搅入一个鸡蛋黄和15克红糖,放入锅里摊成苹果大的小饼。黑米软饼口感柔软,富含蛋白质、钙、铁等。

  宝宝食谱——五彩米饭。

  把小豌豆,玉米,胡萝卜丁夹在米饭中在电饭锅里一起煮。这样煮出来的饭五颜六色,十分好看;而其营养也是十分好的。

  另外妈妈还把蔬菜做得漂亮可爱。宝宝对食物的外观要求比较高,如果食物不吸引他们,他们就会把吃饭当成一种负担。因此,蔬菜的搭配尽量五颜六色,形状美观可爱,比如把胡萝卜切成花朵状,用黄瓜片拼成一张笑脸等。

  或者是用故事吸引宝宝。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宝宝介绍食物的特点,可以增进其对食物的感情,比如吃胡萝卜前,先讲“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然后给宝宝看萝卜的形状,最后将它端上餐桌,宝宝就会快乐接受。

  下面,小编总结了一点1-2岁宝宝的饮食总则~
 1-2岁宝宝的饮食总则

  少食多餐。1岁半以前可以给宝宝三餐以外加两次点心,点心时间可在上午和下午;1岁半以后减为三餐一点,点心时间可在下午。

  但是加点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点心要适量,不能过多;二是时间不能距正餐太近,以免影响正餐食欲。更不能随意给宝宝零食,否则时间长了会造成宝宝营养失衡。

  多吃蔬菜、水果。宝宝每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蔬菜,如番茄、胡萝卜、白菜、柿子椒等。可以把这些蔬菜加工成细碎、软烂的菜末,炒熟调味,给宝宝拌在饭里吃。水果也应该给宝宝喂食,但要注意的是水果不能代替蔬菜,1~2岁的宝宝每天应吃蔬菜、水果共150~250克。

  适量摄入动、植物蛋白。在肉类、鱼类、豆类和蛋类中含有大量优质蛋白,可以用这些食物煮汤,或用肉末、鱼丸、豆腐、鸡蛋羹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喂宝宝。1~2岁的宝宝每天应吃肉类40~50克,豆制品25~50克,鸡蛋1个。

  牛奶不可缺少。对1~2岁的宝宝来说,乳制品仍是他饮食中的重要部分。牛奶营养丰富,利于宝宝吸收,特别是其富含钙质,对于宝宝骨骼和牙齿的发育是不可缺少的,每天应保证摄入250~500毫升。但是,过量的牛奶也会降低宝宝对其他食物的胃口,要注意适量。还要注意鼓励宝宝多喝水,以额外补液和解渴。

  粗粮、细粮都要吃。粗粮、细粮搭配食用,可以避免维生素B1缺乏症。主食可以选择软米饭、粥、小馒头、小馄饨、小饺子、小包子等,吃得不太多也没有关系,每天的摄入量在150克左右即可。

  避免煎炸食品。要尽量避免喂给宝宝煎炸食品,还必须注意盐和糖的用量,确保只少量添加。

宝宝踢被子的健康问题

1、被子太过厚重

  因为总担心孩子受凉,所以给孩子盖的被子大多都比较厚重。其实除新生儿或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的大脑内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环境温度低(如冬天)时需要保暖外,绝大多数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代谢率高,比较怕热;加上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很容易出汗,因此宝宝的被子总体上要盖得比成人少一些。

  如果孩子盖得太厚,感觉不舒服,睡觉就不安稳,最终以蹬掉被子后才能安稳入睡;而且,被子过厚过沉还会影响孩子的呼吸,为了换来呼吸通畅,孩子会使劲把被子蹬掉,结果孩子夜间长时间完全盖不到被子,就容易受凉。因此,给宝宝盖得太厚反而容易让孩子蹬被子受凉;少盖一些,孩子会把被子裹得好好的,蹬被子现象也就自然消失了。

  2、睡眠时感觉不舒服

  孩子睡觉时感觉不舒服也会蹬被子。不舒服的常见因素有:穿过多衣服睡觉、环境中有光刺激、环境太嘈杂、睡前吃得过饱等等。这样,孩子会频繁地转动身体,加上其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情绪不稳或出汗,结果将被子蹬掉了。

  3、患有佝偻病或贫血等疾病

  佝偻病或贫血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当孩子有佝偻病或贫血时,神经调节功能就不稳定,容易出汗、烦躁和睡眠不安,这些情况下,孩子均容易蹬被子。

  4、感觉统合失调

  正常人的大脑皮层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味觉、皮肤感觉、体位感觉等,会进行汇总分析后做出恰当的反应,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作用。大脑皮层发出的信息正确,身体的协调性就好。反之,如果孩子对所接受的各种感觉信息不能做出恰当的反应,即感觉统合失调,身体的协调性也就差了。

  部分蹬被子的孩子存在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当身体处于睡觉体位时,大脑内的睡眠指挥信号不通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仍不能降低,孩子往往还同时有多动、坏脾气、适应性差和生活无规律等特点,所以睡觉体位和盖在身上的被子不能成为安稳睡觉的信号,尤其是身上的被子稍热就很不舒服,便用蹬被子来缓解。

护臀膏使用中的小问题

    护臀霜,是一种常见的宝宝护肤用品,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宝宝护臀霜的选购有充分的了解的,因此,为了增进大家对于宝宝护臀霜的选购知识的了解,接下来小编将会向大家介绍关于宝宝护臀霜的选购知识,并且还会向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宝宝护臀霜的使用问题,希望可以在很多程度上帮助大家了解宝宝护臀霜。
  
如何选购好用的宝宝护臀霜?
  
  宝宝护臀霜是今朝比较常见的婴儿护肤用品之一,但大家对于其性能并不是完全无质疑,小编总结了一些常见的疑问,希望对家长有所助益。
  
  护臀膏的主要成分是甘油,对宝宝的细嫩皮肤有很好的保护,甘草英华成份、氧化锌等更能保护宝宝的屁屁时刻干爽,预防宝宝红屁屁和尿布疹。有些护臀膏中添加了抗菌消炎因素,在宝宝屁股稍有发红或破损的时候使用,可以起到必然的维护和治疗作用。但要是使用过量的话,也容易产生红屁股。
  
  提示一下,妈妈们应该适量合时给宝宝用护臀膏。倘若已经长了尿布疹,用温水洗干净,待皮肤恢复干爽的时候再涂抹护臀霜。
  
  假若可以,该当给宝宝晾晾屁屁,乃至给宝宝的屁股晒晒太阳。
  
  另外,有妈妈提醒,建议不要频繁使用护臀膏。特别是夏天,最好连续使用不要超过5天。因为用过之后,宝宝的皮肤透气性不好,用的时间长了,容易起红疹子。
  
护臀霜常见问题汇总:
  
  1、护臀膏是治疗用的?
  
  护臀膏的首要成分是油脂,平均涂抹在宝宝的小屁股上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很好地隔绝皮肤与尿液,避免尿液刺激皮肤。有些护臀膏中添加了抗菌消炎成分,在宝宝屁股稍有发红或破损的时候用,可以起到必定的防护和治疗作用。
  
  2、用凡士林能代替护臀膏吗?
  
  不行,凡士林不透气,对婴儿的皮肤有刺激。
  
  3、护臀霜的因素是什么,是什么机理?
  
  乳酸钠,硅油,氧化锌等它们主要起到隔绝尿液和皮肤接触。护臀霜是起到保护宝宝皮肤以免被感染,但是不能对湿疹治疗。如宝宝小屁屁有尿布疹,您可以选用柔酸软膏。
  
  4、护臀膏必要在宝宝每次洗浴后都用一次吗?
  
  护臀膏作用就是保护臀部皮肤,以防止出现臀部湿疹的,正规的产品通常不会刺激皮肤。可以的话,每次宝宝便便过后都可以用,女宝宝更要经常使用。
  
  5、宝宝护臀霜大概买几支够用?
  
  买一支就够啦,有些护臀霜不好用,先买了到时候备着,不好用还可以换其他牌子,以免买多了浪费。
  
  6、12月份生宝宝还用给宝宝买护臀霜吗?
  
  要买,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起尿布疹,护臀霜可以保持宝宝臀部皮肤,防止它由于过于干燥而爆裂。
  
  以上就是小编要介绍的关于宝宝护臀霜的选购知识了,小编相信大家在看完小编的分享之后,一定会对宝宝护臀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吧。

奶瓶刻度也会有问题?

  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卡通图案,简洁明快的设计,如今,品种丰富的系列育婴奶瓶以实用性、美观性,赢得了众多年轻父母的青睐。
  
  记者在北京的一些超市调查时发现,不管是准妈妈,还是已经有小宝宝的妈妈,她们在选择奶瓶时,首先考虑的是其价格多少、规格大小、材料质地以及色彩图案。
  
  对于奶瓶上刻度数的准确性,绝大多数妈妈都深信不疑。
  
  其实,就是这个常常让人忽略的刻度数,可能会给婴幼儿的健康带来重要的影响。
  
  在北京某杂志社工作的段女士告诉记者,她家的孩子断乳后,主要吃的是奶粉。一次她偶然发现两个奶瓶的刻度数相差悬殊。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她发动身边有小婴儿的朋友,请她们把等量的水倒入不同的奶瓶中,观察奶瓶的刻度是否一致,结果18个奶瓶中,有6个与众不同。其中,最少的相差约5ml,最多的相差约30ml。段女士担心,如此饥一顿饱一餐,对孩子能没有影响吗?
  
  为了验证段女士的话,记者也做了个小实验,将标称相同容积、不同品牌的两个奶瓶进行了比较,注入等量的清水,一个刻度显示为20ml,另一个则显示为17.5ml。
  
  这两个奶瓶上的刻度数,到底哪个是准确的呢?刻度的差异,对以靠奶粉提供营养的婴幼儿,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记者咨询了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幼儿保健医生王大夫,据王大夫介绍,市场上的奶瓶多为80ml、120ml、160ml、200ml、240ml等几种容量,奶瓶上标注容积刻度,便于家长掌握婴幼儿的进食量,有利于科学育儿。由于母乳缺乏而必须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婴儿,大都选择替代乳品如配方奶粉等,这类孩子主要靠奶粉提供全部营养,如果一次差10ml,一天喂4次就差40ml,长期少吃或长期多吃,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不利的。所以,这就要求奶瓶上的刻度必须计量准确。

不要忽略孩子的“傻问题”


  孩子的问题总是千奇百怪的,有很多问题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孩子却能问个不停,有的问题问得父母都不能回答出来。
 

  孩子的问题都是自己头脑想象出来的各种画面,善于提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较爱思考的孩子。面对孩子的问题,是采取应付,还是仔细讲解呢?
 

  早上起床,小佳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高兴地大叫:“妈妈快看,下雪了!”妈妈说:“下雪天冷,今天可得多穿点儿。”就妈妈的这一句话,引出了小佳的一串串问题。
 

  天冷为什么要多穿衣服?
 

  准备上幼儿园了,妈妈忙着为小佳穿上厚厚的棉服,小佳呢,嘴也不闲着,边穿边问妈妈:“为什么下雪了要穿棉衣?”妈妈笑了:“下雪是因为天上的水气遇到冷空气而变成雪花下到地面,雪要重新化成水,需要吸收地面的热气,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冷,觉得很不舒服。那怎么才能不冷呢?只有多穿衣服,防止身上的热气散发出去,我们才会感到暖和。不信,你伸手到窗外试试。”小佳妈妈打开窗户,让小佳把小手伸到窗外,小佳冻得一激灵,赶紧把手缩回来。妈妈让小佳戴上手套,再把手伸出去,小佳就不觉得冷了。妈妈说:“你看,手套把你的手捂住了,热气散不出去,你就不觉得冷了。”
 

  我们穿棉衣过冬,小猫怎么不穿衣服,小动物们都不怕冷吗?
 

  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小佳发现,厚厚的雪地里,有一串串像小花一样的印记,特别漂亮。小佳大叫:“妈妈快看,雪也会开花呢!”妈妈仔细看了看,告诉小佳:“宝贝,这不是雪开的花,这是小猫的脚印。每种动物的脚印都不一样,小猫的脚印很漂亮,像梅花。你踩一个看看,再和妈妈的比比。”妈妈和小佳各踩了一个鞋印,小佳比了比说:“我的脚印小,妈妈的大。”这个问题解决了,小佳的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妈妈,我们穿棉衣就不冷了,可小猫什么都不穿,它怎么不怕冷,是不是动物们都不怕冷呀?”妈妈说:“小猫不怕冷,是因为小猫身上有一层厚厚的皮毛,就像我们穿了一件皮衣,所以就不觉得冷了。但是,也不是所有动物都不怕冷的。像小燕子,它们就怕冷,早早就飞到南方去了。还有青蛙、蛇这些动物,都钻到地底下睡大觉了,要到春天天暖和才出来,这叫冬眠。”
 

  大树怕不怕冷,它们怎么过冬天呢?
 

  从妈妈那里得到了动物们过冬的答案,小佳的小脑袋瓜还在转着。这不,新问题又来了,小佳指着路边的一棵大树问:“妈妈,大树怕不怕冷,它们是怎么过冬天的,它们会不会被冻死?”妈妈说:“大树当然也怕冷,所以,它们会想各种办法,使自己不被冻死。你看,很多树的叶子都落光了,这就是它们过冬的办法。”小佳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树叶落光了就不冷了?”妈妈解释:“因为冬天寒冷干燥,土里的水分减少了很多,树根能吸收到的水分也少了很多,树干树枝要喝水,树叶也要喝水,大家都争这一点水,水不够喝,树就会枯死,树叶落光了,需要的水分少了,树就能在冬天生存下来。”
 

  为什么松柏不用落叶过冬?
 

  小佳反应快,马上指出妈妈的“错误”:“妈妈你说得不对,你看,松树就没有落叶,它怎么没枯死呢?”妈妈把小佳带到松树下边,指着松树叶子让小佳看:“刚才妈妈说的是大多数植物的过冬方法是落叶,并不指全部。松树就是个例外。你看,松树的叶子像什么?”小佳说:“像针。”妈妈说:“对了,松树树叶像针一样细细长长的,需要的水分要比大片叶子少得多,加上松树叶子上有一层蜡质的膜,可以避免水分蒸发,所以,它不落叶也可以过冬。柏树也是这种情况,冬天也不会落叶。”
 

  有没有不怕冷的树?
 

  快到幼儿园了,小佳的问题还没完呢:“妈妈,小动物有不怕冷的,有没有不怕冷的树呢?”妈妈说:“有啊,有一些是不怕冷的,还在冬天开花结果呢,像梅花,冬天虽然叶子都掉光了,可还开了满树的花,可漂亮了。还有水仙花、山茶花,都是在冬天开花的。另外,金粟兰、珊瑚木这些植物会在冬天结出红红的果子,这些果子就成了留在北方过冬的鸟儿的粮食了。”
 

  爱心提示
 

  孩子的问题随时都会提出来,在成人看似很平常的事,孩子也会问出几个“为什么”。只要可能,家长应马上回答孩子的问题,并尽可能让孩子亲身体验,以加深孩子的印象。如果不能马上回答,要当着孩子的面认真记下这些问题,并尽快把答案告诉孩子,以示对孩子提问题的鼓励。孩子之所以问,是因为他们在思考,家长千万别因为孩子问些“傻问题”而笑话孩子,或者敷衍了事,这样会使孩子逐渐失去提问的兴趣。
 

  当孩子再问你为什么时,请积极帮孩子找答案,因为这将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