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听力障碍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听力障碍】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听力障碍】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听力障碍】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听力障碍】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听力障碍】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听力障碍】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听力障碍】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听力障碍】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孩子爱打人其实也是交往障碍的表现

  宝宝脾气暴躁?喜欢打人?由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有规律和特点,年幼的宝宝与人交往会出现特定的障碍。比如宝宝到了2-3岁的时候,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他们可能会互推,甚至打起架来。

  0-1岁:宝宝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

  这个阶段的宝宝多用体态语言来和他人沟通交往,比如婴儿会用哭声来引起妈妈的注意,用笑容来显示他们对于爸妈的行为感到快乐满足。这时候表情和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成为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

  遭遇的障碍:新手爸妈不太容易理解宝宝的表情与需求,因而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宝宝在早期发育阶段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人际智能开发。

  爸妈可以这样做:爸妈不妨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多观察,反应敏感一些,尽可能了解宝宝的这个表情所表现的意思。另外家长也应该让宝宝理解爸妈的表情,赞许的、高兴的、不同意的等等,让宝宝从小便懂得“察言观色”,这能够很好地发展宝宝的社交能力哦!

  一些专家表示宝宝的人际智能发育相对其他智能较晚,但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肢体运动、音乐、语言智能都对人际智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婴幼儿时期语言的刺激对于人际智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家长不妨多方发展,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

  1-2岁:怕生、害羞

  宝宝1岁以后开始对身边的人和事更敏感,特别是对身边的“小伙伴”,你会发现宝宝开始会注意其他小朋友的举动,有时甚至会主动示好。宝宝的模仿动作、对话和给取东西的行为会增多。但是大多情况下,宝宝还是独自玩耍。

  遭遇的障碍:这个阶段的宝宝怕生,容易害羞,所以这个阶段的宝宝很粘爸爸或妈妈,如果有其他的叔叔阿姨想要和他抱抱,他都比较抗拒,更多选择躲在妈妈的身后。对于附近的小朋友,他都用一些试探性的行为去跟人示好,比如会盯着人家看,但他们还是不太敢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爸妈可以这样做:宝宝怕生很多时候是因为接触外人比较少,因此建议家长可以多利用周末时间带宝宝出去散散步,或者去小朋友多的公园,让他有机会多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宝宝一开始可能还是会有点“放不开”,在这时候家长不要去强迫宝宝去跟某个小孩一起玩,让宝宝自愿去接触他人。家长可以以身作则,主动和其他的家长搭讪,那么宝宝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跟他家的宝宝有交流了。

  要注意的是,一些宝宝可能是性格比较内向,家长无意之中会给宝宝贴上“他很害羞”的标签,类似这些行为都会让宝宝产生自我暗示,他很可能就真的变得害羞不愿与人交往了。所以家长要避免贴标签这种行为了。

  2-3岁:打人、抢玩具

  2-3岁的宝宝不但会用体态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开始用语言来开展人际交往活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开始与他人有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和交往,并容易受到外人的影响。而且宝宝这时大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偏要为之的行为,“不要”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遭遇的障碍:由于宝宝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他们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很难理解他人的感受。有点叛逆的他们总是做出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不合作、不听话,在同伴交往中也容易出现矛盾和摩擦。

  爸妈可以这样做:宝宝偶尔出现的打人行为很可能是因为他不能用有效的语言沟通,以至于做出一些急躁的行为来。家长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深层意愿。如果宝宝出现了抢玩具、打人的行为,妈妈就对宝宝的行为多做提醒,并及时地给予纠正指引,教对他如何有礼貌地对待他人,遇到矛盾时应该怎么处理等等。宝宝久而久之便会懂得用正确的肢体语言和他人交往了。

  家长也可以利用游戏来让宝宝学会更好理解他人。妈妈可以给宝宝创设一些语言学习的场景,就像角色扮演的游戏一样,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会“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比如妈妈在玩玩具时宝宝也想要那个,妈妈就可以引导宝宝说“我想要那个玩具,我们可以一起玩吗?”通过游戏让宝宝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本文来源:华声在线-科技导报

有声玩具损害婴童听力每次最多玩10分钟

网络配图

色彩艳丽、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玩具冲锋枪,会跳舞唱歌的玩偶,会尖叫的小鸡,一开车门就警笛长鸣的玩具车最受孩子们青睐。记者在玩具批发市场调查发现,家长选购玩具时,会考虑孩子的喜好、安全性,但很少注意声音大小。如果玩具噪音过大,很可能伤了孩子的小耳朵。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冯永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孩子从一降生就与各类玩具打交道,但声音过大的玩具很可能对其听觉系统造成损伤。婴幼儿听觉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与成年人相比更加脆弱敏感,如果经常把吵闹的玩具紧贴着脸或放在耳旁,当玩具突然发出声响,孩子不会像大人一样主动避开,被动接受噪音会置身于听力损害的潜在风险中,短时间内只会暂时影响听力,时间过长会造成永久损伤,引起听力下降、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

冯永表示,声音介于40~50分贝时,人听起来比较舒适,60分贝会有点难受,当长时间接触60~90分贝的声音刺激就可能损害听力,超过90分贝肯定会造成听力损害,早期可导致高频听力受到影响,此时无任何感觉,久而久之会逐步影响中低频听音能力,导致无法正常交流。

为保护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听力,我国最新版《玩具安全》国家标准将玩具声响列为强制性要求,如近耳玩具产生的连续声音不应超过65分贝,其他玩具不应超过85分贝。但记者测试的几款玩具声音普遍超标,如小喇叭为85分贝、玩具枪超过100分贝、尖叫鸡高达110分贝。

“家长一定要对有声玩具提高警惕,尽量不要选择带有警报、短促尖利、爆发性、脉冲性声音的玩具,”冯永提醒广大家长,“声音嘈杂且没有节律的玩具也应‘拒之门外’,否则可能让孩子产生烦躁等负面情绪。”用玩具逗孩子时,尽量拿远一些;玩具声音最好不要超过60分贝,每次最多玩10分钟;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去过于嘈杂的环境,如歌厅、演唱会、汽车拉力赛等。如果孩子觉得耳朵里有声音,对较小的声音毫无反应,或者经常抱怨听不清别人说话,语言能力落后,要考虑可能存在早期听神经损害,应尽早到医院进行听力检查。


给婴幼儿戴耳机?小心听力受损

当给婴幼儿欣赏立体声音乐时,一定要把音量调小一些

  男人带娃=不靠谱?热映电影《速度与激情8》再次印证了这一“野生定理”。因为飙车太快而导致脱发的主人公硬汉多姆,带着年仅一岁的宝贝儿子开车的温馨一幕,据说萌翻不少观众的玻璃心。然而,也有网友质疑,多姆为了哄儿子开心,给这个萌宝宝“戴上耳机播放音乐”,是不靠谱的行为。

  广东省听力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张官萍主任医师指出,给孩子戴耳机听音乐,虽然孩子可能会如大人所愿安静下来,却可能付出听力受损的代价。不过,也有细心网友指出,多姆给孩子戴的可能是婴幼儿专用的降噪耳机,特别适合在乘坐飞机等噪音较大的环境中使用。

  “静鸡鸡”无痛苦 婴幼儿听力减退

  婴幼儿感到烦闷时,周围大人的世界都会崩塌。当孩子哭闹不休时,的确有不少人希望通过播放音乐、故事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也许有些新手爸爸不以为然:“给孩子戴耳机听听音乐和故事,就会损伤听力?”

  没错。张官萍指出,电影中多姆给儿子听的是动画片《鼠来宝》的电影插曲《花栗鼠之歌》,这首歌其实还是“挺吵”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最容易受到噪声污染而造成听力疾病的群体,突如其来的声响、纷纷扰扰的嘈杂声,都可能是剥夺听力的祸首。婴幼儿往往是在没有痛苦表现的情况下,听力“静鸡鸡”地减退。

  张官萍介绍到,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与鼓膜。耳郭、外耳道收集声波,并把声波传到鼓膜。鼓膜通过振动,把这种运动传入中耳的听骨链,再通过精细的听骨链将振动传入内耳。因此,外耳和中耳又合称为传音器。内耳是听觉的感受器官,由半规管和耳蜗组成。耳蜗内充满液体,可将振动传给毛细胞,由毛细胞将其转化为听神经可以接受的电化学信号。刺激听觉神经,形成神经冲动并传入大脑。这时,神经冲动就被转化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婴儿听音乐记得调低音量

  以往认为,噪声造成内耳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损伤,但新的人群资料及大量动物实验表明,耳蜗上的毛细胞才是听力受损的关键。张官萍强调,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掉一个少一个。而高分贝的声音会过度刺激孩子们内耳里弱小但却非常精密的“感应接收器”——毛细胞。一旦它们受到损伤,它们就不再能够把声音传送给大脑了。

  张官萍指出,电影中多姆的儿子才一岁,他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还非常脆弱。这时候戴上立体声耳机听音乐,声压直接传递到很薄的鼓膜上刺激听觉器官,使之异常兴奋,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听觉疲劳,损害听觉器官。

  因此,当给婴幼儿欣赏立体声音乐时,一定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让他们听一阵子就休息一会儿。医生绝不建议给婴幼儿戴着耳机听音乐。

  成人要学会计算“安全听歌时间”

  很多成人并没有学会正确地听歌。张官萍表示,听音乐造成听力损伤,主要看“过度的声音强度”及“长时间聆听音乐”两个指标。WHO指出,安全听歌时间的长短是和耳机的分贝数有关的。

  成人要学会计算“安全的听歌时间”。简单来说,在85分贝以下,安全听歌时间为8小时;90分贝为2小时30分钟;95分贝为47分钟;当声音达到100分贝时,安全的听歌时间只剩下15分钟。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超出规定听歌时间,就会对我们的听力甚至大脑,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公交车上、地铁中,还是行走在路上,相信大家都见到过许多头戴耳塞听音乐的人,张官萍指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乘坐的公交地铁等环境中,为了能够覆盖周围的声音将音乐听得更清楚,人就会不自觉地将音量调节放大。以地铁中的噪音为80~100分贝来说,这时候如果想要用平头耳塞听清音乐,音量至少要在90分贝以上。这样长期大音量高分贝的声音刺激会给听力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导致炎症的发生。

  专家指出,无论成人还是小孩,保护听力应做到以下四点:

  1.远离各种高分贝,规避噪音污染;

  2.睡觉期间不用耳机;

  3.减少单次听音乐的时间;

  4.拒绝粗暴伤耳行为。


新生儿听力筛查须知

宝宝出生,新爸新妈要面临许多医学问题,一般来说,新生儿听力筛查是较早遇到的问题。听力筛查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关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问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卢连军给大家来解疑。

  什么是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查手段,对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的新生儿进行客观、快速和无创的听力学检查。目的就是对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做到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进而减少听力障碍对患儿说话、语言及认知发育的影响。

  什么时候进行筛查?

  根据筛查时间可分为初次筛查和第二次筛查,通常简称为初筛和复筛。新生儿筛查对象可分为正常新生儿和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对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尤为重要。

  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3-5天要接受初筛;未通过初筛者,42 天左右接受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的专科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对于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即使初筛和复筛通过,也应定期追踪随访,每年至少1次,直至3周岁,若可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

  何谓听力诊断性检查?

  即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听力检测机构进行的听力学评估,必要时还需要其它医学和影像学评估,最终做出诊断。测试时间在出生后3个月至6个月。客观听力检测项目包括诊断性OAE、1kHz声导抗测试、短声及短纯音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ASSR和骨导ABR等。主观听力检测项目包括小儿行为测听、言语检测及听觉-言语发育评估表。

  如何对患儿进行干预?

  卢连军主任介绍,主要分三种情况。一种是病因治疗,主要针对传导性耳聋的患儿,如分泌性中耳炎、先天性小耳畸形和先天性中耳畸形等,进行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另一种是听力补偿或重建,对双侧中度感音神经性听觉障碍患儿,应首选配带助听器,验配时间可在6月龄左右。对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患儿,则建议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第三种是听觉言语训练,患儿经助听器选配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后,需要在医生、听力学家、言语-语言治疗师、特殊教育者和心理学家指导下进行听功能训练和言语-语言康复训练。


3岁女童听力受损因父母整天让她听早教音乐

“本来是想让孩子从小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乐感好些,没想到差点害了她!”昨天,张女士后悔不迭。

宁波市康复医院耳鼻喉科黄加祥副主任医师说:父母给孩子创造音乐环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长期让孩子处在噪声中,孩子的耳朵实在太受罪了。孩子的听觉器官非常娇嫩,更需要家长细心呵护,谨防家庭噪音对听力造成永久性伤害。

3岁女童听力比同龄孩子差

张女士的女儿小名豆豆,刚过了3周岁生日。

“我很喜欢音乐,但是没有机会走上音乐道路,就把这个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了。”张女士说,女儿还在肚子里时,她每天都会坚持音乐胎教一小时。女儿出生后,自己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她创造音乐环境。

豆豆满月后,张女士买了个蓝牙小音箱。“我觉得,让孩子在音乐的氛围里耳濡目染最重要。小音箱和手机蓝牙连接后,不用插线就能放音乐了。我一般把音箱放客厅,声音调到中等,女儿在家里各个角落都能听到音乐。除了睡觉或讲故事时间,音箱都开着。”

张女士给女儿听的音乐主要是儿歌,还有些流行音乐和钢琴曲。去年夏天起,还加入了大量的英文童谣。“既有音乐氛围,又有英语环境,我想着这样长期熏陶下来,应该会有帮助。”让张女士开心的是,女儿在音乐上的确比同月龄的孩子要“有感觉”,能唱不少儿歌,还能用小手准确地打拍子。

可春节前,张女士注意到了异样——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女儿总喜欢自己去把小音箱的声音调大些,早教机的声音也开得越来越大。平时喊她,反应似乎也比以前要慢一些。

“你们家孩子这样长期听音乐,会不会影响听力啊?”邻居偶然间的提醒,让张女士慌了神。经过检查,出生时听力正常的豆豆,目前听力和听感知能力都低于同龄的孩子,需要及时进行矫正。

父母给孩子听音乐要注意音量和时间

宁波市康复医院耳鼻喉科医生黄加祥说,婴儿和幼儿的听觉器官非常娇嫩,有些成人认为并非特别响的声音,都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比如像豆豆这样,从满月起就每天长时间听音乐,耳朵承受的压力的确很大。父母给孩子听音乐,做环境熏陶,一定要注意音量和时间。

“音量一定要轻柔。有个判断标准,音量不要超过日常对话的声音。如果音乐声超过或等同于平时大声讲话的声音,对婴幼儿显然就成了噪音。另外,像架子鼓、爵士鼓之类的声音虽然好听,对幼儿来说,就是噪音了,不要让过小的孩子接触。”

在时间方面,最好每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就暂停乐声,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下得以休息。当然,能不用耳机就不要用耳机。

黄加祥解释,家庭噪音有一定隐蔽性,当事人往往因为“适应”而忽略了。家庭噪音主要会引起幼儿内耳毛细胞、毛细血管形态及其功能损伤,从而导致小儿听力下降、耳聋或其他听力障碍。听力的下降和丧失有一个过程,但是孩子很难准确表达。他建议,一旦发现自己孩子的听力出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新闻延伸

父母呼噜声音响会否影响同床睡的孩子听力

“我和妻子睡觉时打呼噜的声音很大,双胞胎孩子都和我们同床睡觉,会不会对听力有影响?”年轻爸爸朱先生很担忧。

“我总觉得自己打呼噜的声音起码有70分贝。”朱先生虽然没有专门测过自己打呼噜有多少分贝,但可以肯定的是,声音真的不低。出差时,同屋的人往往“苦不堪言”。同时,妻子打呼噜的声音也不小。在父母呼噜声构成的“环绕立体声”萦绕之下,孩子的听力会受影响吗?

“父母有这样的意识是件好事。”黄加祥说,不过,在他几十年的门诊中,还没有碰到过因为父母呼噜声影响孩子听力的例子。

“我建议,睡着的时候,可以请家人在隔壁房间听听看。如果隔壁能听到,这证明呼噜声的确不轻。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是时间,如果只是偶尔打呼噜,或者一晚上打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没什么事。要是一整晚大声打呼噜,对孩子的听力的确是负担,也会影响孩子睡眠。”

另外,房间如果狭窄、封闭,不利于噪音扩散。相反,如果窗户开着,门留着缝,空气流通,也能降低呼噜声的影响。

黄加祥建议,如果通过家人的“监测”,发现大人的确长时间大声打呼噜,建议可以考虑和孩子分房睡。或者,大人可以改仰睡为右侧睡,这样,呼噜声会明显减轻。


关注儿童听力警惕耳机声音过高造成损伤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宝宝的听力器官非常敏感脆弱,保护孩子的听力健康,你需要知道这些措施。

来自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14岁以下的听障儿童有200多万,其中学龄前儿童约80万,同时每年将新增3万多名听障儿童。听力障碍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阻碍儿童学习语言和正常交流,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身心发展。

平时我们该如何关注孩子的听力健康呢?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耳机和耳塞,你知道对孩子有多重要?

音乐播放器、电影、手机、电脑和平板,这些科技有什么共同点呢?它们都有可能用到耳机,而耳机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很有可能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听力带来明显的损伤。

出生在今天这个电子世代的孩子比以往的任何一代人都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并取得进步。但是,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些高科技产品,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听力健康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噪声暴露,尤其是当孩子长大一些,学会戴耳机之后,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明显。”Amberly Nye博士说,他是美国德克萨斯州耳科研究所的听力学家。“对于任何年纪的孩子,都应该注意他们耳机的音量。”

一家知名幼儿园的保健老师表示,她为那些关心耳机音量的家长们提供了一条准则。“旁边的人应该听不到耳机内的声音。如果你在孩子旁边却能听到耳机里的声音,那么他的音量一定是开得太大了!”

父母们也可以在电子设备里装上应用程序,来自动控制电子设备的音量。除了注意电子设备的音量之外,Nye博士也建议家长们在带孩子去有音响设备的场地参加活动的时候,对孩子们的耳朵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

“如果你要带孩子去参加一个很嘈杂的活动,例如演唱会或是汽车拉力赛,不管是多大年纪的孩子,你都要给他们戴上保护耳朵的设施,例如耳塞。带大一点的孩子参加射击之类的活动时也要这么做。”Nye博士说。

永远不要忽视耳部感染和听力测试

另外一项预防儿童听力损伤的方法是,在遇到耳部感染的时候立刻作出处理。“如果孩子的耳内出现液体,必须马上请医生进行处理,有可能是耳内感染,”“如果孩子患有慢性中耳炎,家长们应该赶紧带他们去看儿科医生或者耳鼻喉科医生。在中耳内聚积的液体会对听力产生轻微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这种中耳内流出液体的现象通常是因为中耳炎,有时并不会伴随发烧或者疼痛,如果对这种现象不作医治,有可能会让孩子因为短暂的丧失听力而在语言能力方面落后于其他孩子。如果中耳炎多次发生,有可能会对耳膜造成永久性的损害,最终导致丧失听力。为了检测出这种暂时性的听力损伤,出生1个月内的新生儿应该定期接受听力测试。

“孩子应该接受听力测试的时间,应该是在出生后不久,以及之后在幼儿园、学校等,这段时间内都该接受定期的听力测试。”Nye博士说。

如果父母怀疑自己的孩子有听力损伤,他们应该让儿科医生对孩子进行听力测试,或者介绍一位专业的听力学家给他们。

听力损伤的迹象包括:

对于婴儿和学步期儿童:

·对很响的声音毫无反应

·在被叫到名字时不会转过头来

·语言能力落后

·发音不清

对于孩子和青少年:

·在接电话时习惯使用某一边的耳朵

·把电视开得过响

·抱怨在学校听不清老师说话

当学步期的幼儿遇到语言发展延迟的情况时,首先应该带孩子进行听力测试,而不是直接开始接受语言方面的治疗。

“很多孩子都是在参加了语言疗程之后,发现他们原来有听力上的损伤,”“我们有五年左右的时间来将耳朵和大脑联系起来,来建立那些神经通路,如果我们希望那些听力受损的孩子能够听懂语言并学会说话,尽早发现听力损伤是关键。”

“在所有的听力损伤中,有40%是会越来越严重的。所以,当一个2-5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或者在语言发展方面有所延迟时,即使他们在新生儿时期已经通过听力测试,他们也需要再次接受听力的诊断。我们必须首先确定,语言发展上的障碍不是由日益严重的听力损伤导致的。”


婴儿期常见的健康障碍

   许多人认为,3个月的宝宝不会生病。的确,宝宝一出生就从妈妈那儿获取了一些抗体,这些抗体,构成了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第一道防御系统,因此新生宝宝并不容易得病。但是,不容易得病,并不意味着不会生病。3个月内,有许多爸爸妈妈容易忽视的小地方、小习惯,都有可能是小宝宝的健康障碍。
 
   如何让宝宝健健康康的成长呢?爸爸妈妈的功课要从宝宝0岁做起。本期,我们为新手妈妈奉献“3个月内宝宝的护理指南”,帮助您防患于未然,使宝宝在您的护理下能轻松越过健康障碍。
 
健康障碍一:泪囊炎

   许多刚出生的小宝宝常常两眼泪汪汪,动不动就有眼泪从眼眶溢出。爸爸妈妈可不要忽视了宝宝的“眼含热泪”,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宝宝患上了泪囊炎。在新生儿中,目前泪囊炎的发病率很高,在省儿童医院眼科,医生每天都接诊十多名患有泪囊炎的小宝宝。
 
   一般来说,若妈妈是正常分娩,婴儿出生时受到母亲产道的挤压,鼻泪管末端的瓣膜就会破裂,使得鼻子和眼泪之间的通道畅通无阻。但是,有些宝宝出生时,鼻泪管末端的瓣膜并没有破裂,这就导致眼泪无法通过鼻腔排出。这就好比眼泪没有了“出口”,只好在泪囊中越积越多。这些积得满满的泪液,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将引发宝宝患上泪囊炎。

   如果碰巧泪囊里面繁殖的病菌毒性比较强,如金黄葡萄球菌,形成的脓肿还会穿破宝宝的泪囊,跑到周围的组织中去。这时,宝宝不仅眼泪多,还会出现患眼眼屎多、内眼角下方鼻根处又红又肿的情况,形成更让宝宝不舒服的急性泪囊炎。

   因此,爸爸妈妈若发现宝宝的眼睛出现异常情况,就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治疗。治疗泪囊炎有三种方法。医生除了用药和按摩外,还有一种专门的方法,来疏通宝宝鼻子和眼泪之间的通道。

健康障碍二:腹泻

   一般吃母乳的宝宝,每天排便的次数大概是两到三次。但是,如果2~3个月的宝宝,大便次数增多,一日达4~5次,且大便呈稀黄或绿色,就有可能是宝宝出现了“生理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多见于新生宝宝,特别是过敏体质、虚胖、常有湿疹的孩子。

   当宝宝出现“生理性腹泻”后,爸爸妈妈不用特别担心。此时,若宝宝的食欲好,不伴呕吐无发热,体重增加不受影响。那么,多数的宝宝在增加辅食后,大便自然会恢复正常,不必用药治疗。但是,若宝宝出现了“生理性腹泻”,爸爸妈妈应加强护理。及时地更换尿布,用温水清洗宝宝的臀部及会阴部,并用软膏涂抹,防止宝宝的臀部皮肤发红,甚至局部感染。

   但是,爸爸妈妈应警惕宝宝在此基础上发生“病理性腹泻”。如果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大便内水分增多,有臭味,就很可能是其他因素加重了腹泻,此时应该寻找原因,或是到医院请医生给宝宝做检查。

健康障碍三:睡眠紊乱

   1~3个月的宝宝,每天呼呼大睡是他们主要的“功课”。可是,有的小宝宝白天睡得很沉,但是一到晚上八九点就开始活跃起来,不是大小便不断,就是“哇哇哇”哭得厉害。有时候,他们更要折腾到凌晨一两点,使得爸爸妈妈叫苦连天。

   这样的宝宝就是典型的“夜猫子”,日夜颠倒不但不方便爸爸妈妈照顾宝宝,也不利于宝宝长个子。因此,要纠正宝宝的睡眠习惯,调整好生物钟,是十分必要的。

   建议爸爸妈妈,上午或是下午,一定要大部分时间尽量让宝宝醒着。居室的光线明亮舒适,大人和宝宝说说话,逗逗他(她)。比如,拉起宝宝的小手,适当地活动活动,是有好处的。中午的时候,宝宝可以睡觉,但爸爸妈妈要控制好时间。下午五点以后,宝宝就不应该再睡觉了。这个时候,爸爸也正好下班回家,稍作休息后就可以给宝宝洗个澡,互动互动亲子感情。然后妈妈再给宝宝喂点奶,尽量让宝宝有点疲劳。这样,一般晚上七八点钟,宝宝就可以进入梦乡了。
 
健康障碍四:缺乏运动
 
   许多爸爸妈妈觉得,宝宝睡在软软的小床上,一定很舒服吧。实际上,才不是呢。一动也不能动的状态,已经把宝宝憋坏了。3个月内的宝宝,大多时间都是仰卧着,这并不利于神经肌肉的发育。因此,当宝宝3个月左右时,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翻身,这对促进宝宝神经肌肉的发育大有好处,也是一种与宝宝交流感情的好方法。

   建议爸爸妈妈,可先让宝宝仰面躺在小床上,妈妈轻轻地握着宝宝的小腿,把宝宝的左腿放在右腿上,这样宝宝就会顺势向右边扭过去了。等宝宝动作熟练后,也可以相反练习,把侧卧的宝宝翻转成仰卧。

   爸爸妈妈要注意的是动作的轻柔度,也别在宝宝刚吃完奶或是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练习。当宝宝翻身成功时,要及时地用亲吻或是爱抚,来表达对宝宝的表扬。每次练习的时间视宝宝的情绪及身体疲劳度,适当增减。当宝宝学会熟练的翻身后,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的小胳膊、小腿会结实不少呢。
 


 

玩具声音过大影响听力发育

 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听力,年轻的父母早早就为未出世的孩子备下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孩子降生后更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早期教育”。

  有关资料显示,超过70分贝的噪音会对婴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80分贝的声音会使儿童感到吵闹难受,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分贝,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长期受到噪音刺激,儿童容易出现激动、缺乏耐受性、睡眠不足。

  医学专家指出,不少家长的爱心可能会办错事,因为超过70分贝的噪音会对婴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特别是现在运用了声、光、电现代科学技术的玩具,其中一些噪音大的玩具也在其中。

  专家建议,年轻父母平时要少让孩子玩音量高的玩具,玩具音量应控制在70分贝以下。幼儿的冲锋枪、大炮、坦克车等玩具,在10厘米之内,噪音也会达到80分贝以上。还有一些玩具除了能玩,还能低音量播放一些音乐和歌曲,但如果音量很大、播放时间长,就会伤害儿童的耳朵。家长在选购玩具时一定要考虑声音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让宝宝听力更敏锐

听觉训练10条
  
  1、从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开始,妈妈就可以给宝宝玩一些能发出柔和声响的玩具。柔和、缓慢、优美的声音会给宝贝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让宝宝产生安全感。
  
  2、与日常活动有关的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开门声、流水声、炒菜声、说话声、物体碰撞声等等,都没有必要回避宝宝,这才是给宝宝营造一个真实的、有声的世界。
  
  3、照顾宝宝的时候多跟他说话,尽管他还听不懂,但可以让他感受言语节奏和语调。
  
  4、宝宝哭的时候,要给予言语的安慰:当他清醒时,放些优美音乐促进他的听觉发展。
  
  5、宝宝到了3个月左右,对声音有了定向反应,可以在他周围的不同方向喊他,或用玩具训练他转头寻找声源。
  
  6、常带宝宝到动物园、公园等自然环境中去,聆听鸟声、动物的叫声、流水声等,都可以促进听觉的发育。
  
  7、当宝宝开始咿呀学语时,要给他一个学习的环境,引导他发声。
  
  8、8个月的宝宝能模仿发音,这时一定要用正确的发音来引导宝宝学习说话,平时无论在给宝宝做什么事,最好边做边说。
  
  9、教宝宝说话时,首先要教他熟悉的物体名称,让他在看到物体的同时能听到这种物体的名称,逐渐使他能将词和物联系起来。
  
  10、宝宝学会说话时,要开始训练他如何正确地表达语言。多给宝宝听音乐,学习唱歌,这对提高他听觉的分辨能力很有好处。

宝宝爱打人原来也是交往障碍

         宝宝脾气暴躁?喜欢打人?由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有规律和特点,年幼的宝宝与人交往会出现特定的障碍。比如宝宝到了2-3岁的时候,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他们可能会互推甚至打起架来。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练习,来克服人际智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0~1岁:宝宝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


  这个阶段的宝宝多用体态语言来和他人沟通交往,比如婴儿会用哭声来引起妈妈的注意,用笑容来显示他们对于爸妈的行为感到快乐满足。这时候表情和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成为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


  遭遇的障碍:新手爸妈不太容易理解宝宝的表情与需求,因而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宝宝在早期发育阶段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人际智能开发。


  爸妈可以这样做:爸妈不妨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多观察,反应敏感一些,尽可能了解宝宝的这个表情所表现的意思。另外家长也应该让宝宝理解爸妈的表情,赞许的、高兴地、不同意的等等,让宝宝从小便懂得“擦眼观色”,这能够很好地发展宝宝的社交能力哦!


  一些专家表示宝宝的人际智能发育相对其他智能较晚,但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肢体运动、音乐、语言智能都对人际智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婴幼儿时期语言的刺激对于人际智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家长不妨多方发展,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
 

 1~2岁:怕生、害羞


  宝宝1岁以后开始对身边的人和事更敏感,特别是对身边的“小伙伴”,你会发现宝宝开始会注意其他小朋友的举动,有时甚至会主动示好。宝宝的模仿动作、对话和给取东西的行为会增多。但是大多情况下,宝宝还是独自玩耍。


  遭遇的障碍:这个阶段的宝宝怕生,容易害羞,所以这个阶段的宝宝很粘爸爸或妈妈,如果有其他的叔叔阿姨想要和他抱抱,他都比较抗拒,更多选择躲在妈妈的身后。对于附近的小朋友,他都用一些试探性的行为去跟人示好,比如会盯着人家看,但他们还是不太敢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爸妈可以这样做:宝宝怕生很多时候是因为接触外人比较少,因此建议家长可以多利用周末时间带宝宝出去散散步,或者去小朋友多的公园,让他有机会多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宝宝一开始可能还是会有点“放不开”,在这时候家长不要去强迫宝宝去跟某个小孩一起玩,让宝宝自愿去接触他人。家长可以以身作则,主动和其他的家长搭讪,那么宝宝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跟他家的宝宝有交流了。


  要注意的是,一些宝宝可能是性格比较内向,家长无意之中会给宝宝贴上“他很害羞”的标签,类似这些行为都会让宝宝产生自我暗示,他很可能就真的变得害羞不愿与人交往了。所以家长要避免贴标签这种行为了。
 

 2~3岁:打人、抢玩具


  2-3岁的宝宝不但会用体态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开始用语言来开展人际交往活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开始与他人有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和交往,并容易受到外人的影响。而且宝宝这时大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偏要为之的行为,“不要”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遭遇的障碍:由于宝宝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他们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很难理解他人的感受。有点叛逆的他们总是做出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不合作、不听话,在同伴交往中也容易出现矛盾和摩擦。


  爸妈可以这样做:宝宝偶尔出现的打人行为很可能是因为他不能用有效的语言沟通,以至于做出一些急躁的行为来。家长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深层意愿。如果宝宝出现了抢玩具、打人的行为,妈妈就对宝宝的行为多做提醒,并及时地给予纠正指引,教对他如何有礼貌地对待他人,遇到矛盾时应该怎么处理等等。宝宝久而久之便会懂得用正确的肢体语言和他人交往了。


  家长也可以利用游戏来让宝宝学会更好理解他人。妈妈可以给宝宝创设一些语言学习的场景,就像角色扮演的游戏一样,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会“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比如妈妈在玩玩具时宝宝也想要那个,妈妈就可以引导宝宝说“我想要那个玩具,我们可以一起玩吗?”通过游戏让宝宝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怎样让宝宝的听力更灵敏

        1、从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开始,妈妈就可以给宝宝玩一些能发出柔和声响的玩具。柔和、缓慢、优美的声音会给宝贝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让宝宝产生安全感。

     2、与日常活动有关的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开门声、流水声、炒菜声、说话声、物体碰撞声等等,都没有必要回避宝宝,这才是给宝宝营造一个真实的、有声的世界。

  3、照顾宝宝的时候多跟他说话,尽管他还听不懂,但可以让他感受言语节奏和语调。

        4、宝宝哭的时候,要给予言语的安慰:当他清醒时,放些优美音乐促进他的听觉发展。

        5、宝宝到了3个月左右,对声音有了定向反应,可以在他周围的不同方向喊他,或用玩具训练他转头寻找声源。

  6、常带宝宝到动物园、公园等自然环境中去,聆听鸟声、动物的叫声、流水声等,都可以促进听觉的发育。

  7、当宝宝开始咿呀学语时,要给他一个学习的环境,引导他发声。

  8、8个月的宝宝能模仿发音,这时一定要用正确的发音来引导宝宝学习说话,平时无论在给宝宝做什么事,最好边做边说。

  9、教宝宝说话时,首先要教他熟悉的物体名称,让他在看到物体的同时能听到这种物体的名称,逐渐使他能将词和物联系起来。

    10、宝宝学会说话时,要开始训练他如何正确地表达语言。多给宝宝听音乐,学习唱歌,这对提高他听觉的分辨能力很有好处。

儿童的情绪障碍——惧怕

        害怕是正常儿童发育中的一种体验,是儿童的一种健康的反应。害怕的内容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例如,幼儿害怕动物、黑暗和孤独;学前的儿童害怕鬼怪等;少年常害怕死亡、怕某人等。随着儿童能力提高,信心增强,惧怕会减少。如果惧怕严重而持久,焦虑、好哭、敏感,就是适应不良的异常反应,应请医生治疗。


        惧怕是儿童对其所处环境的一种行为反应,父母的行为与教育方式在儿童惧怕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大人为了让孩子听话而吓唬孩子等。儿童的惧怕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不断学得的,家长的大声斥责、外界的刺激等使孩子对某种东西产生惧怕。


        既然孩子的惧怕是通过条件反射不断学习得来的,那么,通过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一些方法也可以矫正儿童的惧怕行为。例如,鼓励孩子勇敢地克服惧怕的心理,试着去做他所怕的事。如果孩子怕某种动物,可逐步让他接触这种动物,由远到近,家长和孩子一起抚摸这种动物,直到自己单独接触动物,逐渐消除惧怕反应。如果孩子怕水,可以让他在澡盆里玩水,往他身上洒水,提水桶,和家长一起钓鱼,逐步消除对水的惧怕。


        总之,严重的惧怕是一种心理异常表现,有损于儿童身心健康,可造成难以治愈的精神障碍。因此,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矫正儿童的惧怕心理。
 

儿童的行为障碍有哪些

        儿童的行为障碍,大多是因为不良环境,家庭及学校教育不得法,而使儿童产生异常心理后形成的。


        课堂上的捣乱行为


        有这种行为的孩子与多动症孩子不同,他们是有意恶作剧、出洋相,发出各种声音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对这种孩子,你越批评,越给予注意,他的行为越难以克服。最好的办法是在他们捣乱时不予过问,在平时多表扬少批评。给他们其他表现自己的机会,如体育比赛、表演等。


         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就是不听话,你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在孩子3岁以前,往往不能按父母的要求做,但随着年龄增长,辨别是非好坏,就能讲道理了。有的儿童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表现出不顺从。对4—7岁不听话的孩子要进行训练,首先在活动和游戏中鼓励他和父母合作。进而要求他在游戏中按命令或游戏规则去做。如果他不听,则停止游戏。


        破坏行为


        有的儿童将钟表玩具拆开,是因为好奇,但有的孩子拆毁东西的心理是破坏。他们可以将物品向墙上掷,打破玻璃窗或灯泡,对别人的哭泣或愤怒感到有趣。造成孩子有破坏行为的原因很多,如儿童受到欺侮和嘲笑时不敢公开表示反抗,受到挫折时难以表达和发泄等,积累多了就会有异常的表现。对有破坏行为的儿童,要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注,引导他们把精力用于做好事上,使他们因做好事而受到人们的赞扬。


        偷窃行为


        成人要正确分析孩子拿东西的行为,特别是幼儿,他们还没有树立道德概念,父母的东西,他们拿来吃了、用了,把钱花了,他们不一定觉得有什么不妥当。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是因为他们还不懂这东西是别人的。如果孩子经常偷窃,或这种行为的基础是某种消极情绪,就应考虑这是病态的行为,并及时加以矫正。有偷窃行为的儿童需要的不是某件东西,需要的是情感和关注。大人要更多地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感到温暖体贴。


        说谎


        儿童说谎除了是模仿大人以外,还有心理上的因素。例如,说谎可以表现自己,受到别人的羡慕,夸耀于人;说谎可以使自己摆脱困境;当说实话会受处罚时,孩子会选择说谎。说谎的孩子敏感、胆小、独立性差、依赖。家长要使孩子认识到,他们遇到的困难,做错了的事等,都算不了什么,最不好的事情是说谎。一个人难免会犯错误,考试不及格也不可怕,而说谎是最糟糕的。说谎、欺骗往往是行为障碍的最初表现,家长给予重视,及早纠正这一心理行为障碍。
 

什么是排便习惯障碍——遗尿症

         有的儿童缺乏控制排尿的能力,白天尿裤,夜间尿床。这种排便习惯障碍也是心理或情绪因素引起的身体器官功能障碍。


        新生儿每昼夜排尿15次左右,在孩子1岁以前,往往不会自己排尿。2岁左右的孩子夜间仍有遗尿发生。2岁半以上的儿童60%夜间不排尿。5~6岁儿童每月尿床两次以上。6岁以上儿童每月尿床1次以上可诊断为遗尿症。


        患遗尿症的男孩比女孩多。有的孩子遗尿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如尿道炎、营养不良、智能低下、膀胱括约肌发育不良等。但多数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控制排尿。大部分遗尿症儿童生活在精神紧张的环境中,他们多有心理障碍,伴有行为障碍、语言障碍等。他们在4岁前多已形成了控制排尿的能力,后由于惊吓、精神紧张、家庭或亲人变故等,造成遗尿。遗尿是一件很让孩子害羞的事,这又加重了孩子的遗尿的症状。


        对孩子应尽早进行排便训练,先学会走到便盆处,脱裤子,坐到便盆上大小便的各个动作。告诉他们有便意的时候应到便盆大小便。每日按时检查他们的裤子,不尿湿裤子给予奖励。经过训练,孩子尿裤子的次数会减少,夜间尿床也会逐渐消失。对遗尿的孩子,限制饮水的方法不一定有效。有的家长夜间叫孩子起床小便,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家长夜里没叫,孩子仍会尿床。可以训练孩子练习憋尿,鼓励他多喝水,然后要求他逐渐延长憋尿的时间,学会控制膀胱的收缩,遗尿就会大有好转。


        没有器质性疾病的患儿,应分析其尿床的心理因素,父母要给予特殊的呵护,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对他所在的学校和环境不适应,可帮助他换一个环境。
 

要保护孩子的听力

        耳朵是人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器官有一套敏锐精确的装置。首先,耳翼把声音收集起来,经外耳道传到耳膜,振动中耳腔里的三个听小骨,它们把声音扩大,再传到内耳。内耳像一部电话机,把声能变为电能,通过像电线一样的听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这样就听到了声音。这套装置的任何一个部件发生故障,都会影响听力。


        外耳道及中耳传导故障引起的听力下降,叫传导性耳聋。如有耳屎、耳疖、外耳道闭锁等,使声音不能传人。听骨有了毛病声音也不能传人内耳。内耳、神经、大脑的疾病引起的听力下降叫神经性耳聋。如链霉素和噪声可损伤内耳,腮腺炎损害一侧听神经,大脑炎可使听觉中枢失去辨别声音的能力。


        幼儿的耳咽管较直、短而且宽,开口又低,细菌容易通过这个管子进人中耳,引起化脓性炎症,出现耳膜穿孔。因此喂奶时,防止奶及呕吐物呛人中耳引起发炎。要教会孩子一个鼻孔一个鼻孔地擤鼻涕,否则会将鼻涕挤进耳咽管。要防治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腮腺炎、脑膜炎,减少中耳发炎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要净化孩子生活的环境,减少噪声。家里的音响音量要适度,特别是不要在孩子房间放高音。在孩子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孩子把小粒物塞人外耳道,小心尖锐物扎进耳内。不要随便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保护孩子听力健康。
 

清除障碍,让孩子吃上疫苗

       虽然临床实验还不多,规模也很小,但是已经足以让叫用植物来生产口服疫苗完全可行并且具有很大的潜力。  不过,要进行商业化的生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比如说,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这些植物,也都各有利弊,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烟草很容易操作,抗原产生效率也高,但是烟草叶子毕竟不能当蔬菜、水果来吃;土豆价格便宜,转基因操作也很成熟,但是生吃土豆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做熟了又会破坏疫苗的活性;香蕉、西红柿生吃倒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香蕉的转基因操作研究还很有限,而西红柿本身蛋白含量就低,酸性环境更有可能和抗原不兼容……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没有解决。  比如说:如何选择抗原?疫苗生产的效率是否够高?如何服用以及服用量多大?安全性如何保障?  公众的接受程度如何?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法律如何监管?……


     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不用打针而只需要吃蔬菜、水果就可以接种防病的疫苗才能进人实用。  目前的研究显示这条路是可行的,而将来的研究是要清除路上的障碍。  我们的孩子还得通过打针来接种疫苗,但或许他们的孩子就可以“吃”上疫苗了。

儿童行走障碍?动作分析检查有助治疗

儿童行走障碍? 动作分析检查有助治疗

中国医药大学儿童医院最近引进“动作分析检查”设备,对于有行走障碍的儿童,实为一大福音,能协助医师在诊断上有更佳的效果,并有助于治疗。该院骨科医师郭建忠表示,现代化的动作分析设备,可利用电脑辅助系统来测量肢体活动的参数,如走路速度、身体关节角度、身体重心、关节受力及肌肉用力的变化,目前已服务过脑性麻痹、下肢变形和行走困难等儿童。
 
脑性麻痹起因于幼儿时期大脑中枢系统受损,造成日后的障碍,包括运动机能、视觉、听觉、语言或学习等障碍,影响儿童的日常活动和学习,长期更可能造成肌肉骨骼方面的病变,如关节畸形、挛缩,甚至脱臼等。因此,若能早期诊断肌肉骨骼方面病变,并及早复建,可避免肌肉骨骼系统恶化,并能促进动作功能发展,降低脑性麻痹带来的伤害。
 
郭建忠医师指出,若是行走异常的儿童,可透过“动作分析检查”评估来拟订适合的治疗计划,从手术、复健或穿戴辅具的方法来治疗,之后透过步态分析也可协助确认治疗效果。包括平衡失调、扁平足、内八字步态、外八字步态、O型腿、X型腿、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等病人,都可接受评估。
 
郭建忠说,院内的动作分析检查室,目前提供的检查项目,有临床骨骼肌肉系统功能测试、静态与动态关节活动评估、肌肉力量评估、地面测力板反作用力量测、肌电图讯号量测和足底压力评估等。在检查之后,将由各领域的医疗团队共同讨论,研判动作异常的原因,并寻找治疗策略。

怎样知道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

         新生儿一般对于较大的声响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宝宝听力可能有问题,可以先做个小试验。具体做法是:在宝宝身后击掌,看他有没有惊吓反射。


         正常情况下,宝宝也许会本能地隔绝某些声音,如果没有反应,也许重新测试一遍就出现反应了。如果仍然没有反应,而且平时话语安抚他或对音乐也无回应时,应立刻到医院进行检查。


        对于某些宝宝来讲,以下原因会使出现听力障碍的几率较大:家族病史曾出现过不明原因的或遗传性的耳聋的;耳朵有明显缺陷以及有智障、眼盲或脑性麻痹的;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在分娩时或一出生就患有严重并发症的;在母体中曾接触毒品或是会影响听力的药物感染的。
 

新生儿的听力怎样

         新生儿的听力很敏锐,尤其对父母的声音更敏感。这是因为当宝宝还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熟悉了父母的声音,因此,宝宝会立即对父母快乐的声音作出反应,并表现出极度兴奋地样子:有时是双手双脚进行舞动,有时头来回扭动,甚至眼睛追随着你,嘴巴还一张一合。


        年轻的父母们千万不要错过和宝宝交流的机会,宝宝一出生,就要开始和宝宝说话,为宝宝唱歌,不要怕他听不懂。当你用抚慰的语气和宝宝讲话时,宝宝会变得很安静;如果你说话的声音很大,宝宝会很惊恐。当宝宝受到惊吓的时候,会伸展开他的手臂、五指和腿做拥抱状来保护自己。因此,千万不要大声对宝宝说话,要表情柔和、慢言细语。在与宝宝说话的时候,眼睛尽量看着宝宝,不但要用语言,更要用心灵与宝宝交流。
 

阅读障碍儿童也能走向成功

          患有阅读障碍,并才;意味着学习火败和事业无成。我们要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人的能力发展,要认识到,虽然孩子阅读能力比别人落后,但孩子身上还有许多其他优势和长处,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能力可能并才;差,人际交往能力也才;落后。在克服阅读障碍的同时,还要发挥孩子身上的优势,扬长补短。


        让我们借鉴历史上许多患有阅读障碍的成功者的成长经验,  回顾他们的成长历程,增加克服阅读障碍的勇气。


    英国公主的朗读障碍


        英国安德鲁王子的前妻莎拉对外宣称,她和安德鲁的大女儿比阿特丽斯公主一直患有阅读障碍症,  经过多年的努力,她已经有所恢复。今年夏天比阿特丽斯将到专门研究阅读障碍的某中心接受测试,看一看她的阅读能力是否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16岁的比阿特丽斯公主是英国王位第5位继承人,7岁的时候,  比阿特丽斯被诊断患有阅读障碍症,在读和写方面部有困难,从那以后她一直生活非常低调,很少曝光。而现在比阿特丽斯主动站出来对外公布自己的病情,她不仅不介意公众知道她的病情,而且希望阅读障碍症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  比阿特丽斯曾对妈妈莎拉说:“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病,希望能早日解决它。”莎拉说:  “她真是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她并不觉得自己很失败,我支持她的决定。英国儿童中大约20%的人患有阅读障碍症,我们必须更加关注这个问题。”


        比阿特丽斯从7岁开始接受特殊治疗,  到现在她的阅读和写作已经和同龄人相差无几。莎拉说:“她真的很想阅读历史书籍,她想了解更多的家族故事,但是她很难做到。不过现在经过努力她已经好多了,她的法语口语很棒,  而且她对戏剧艺术


       一天,比阿特丽斯来到慈善机构赞助的奥利弗学校,这个学校有许多患阅读障碍症的孩子。她坦然地向孩子们讲述自己曾经在诵读方面也遇到过很大的障碍。  “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在阅读方面也有点困难。但是我现在好了,  因为这么多年未我努力使自己读更多的书,  所以我好了。”  当被孩子们问到她读什么单词最困难时,  比阿特丽斯说:  “就像psychological(心理的),我不明白  ‘psy,这个音节为什么一定要有‘P,这个宇母,  因为即使没有它发音也是一样的,  所以我总是记不住这个单词。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我的拼写很糟糕。”


        比阿特丽斯说:“如果不教孩子们阅读和写宇,  那等于就是将他们与世隔绝,长大后他们很可能没有工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你患有阅读障碍症,  没什么好害羞的,应该勇敢面对它。”


    不会读书的天才班杰明.鲍吉


        班杰明.鲍吉1 9岁从美国密西根大学毕业,在四千名毕业生中名列第一,  是当时耶鲁大学法学院最年轻的学生,  但这名高材生是一位不会读书的天才,  他的阅读与拼写能力,  只相当于小学五年级的程度。


        这种程度怎能念到耶鲁法学院呢?这得感谢他伟大的母亲一一罗瑞塔,她每天花6个小时念书给儿子听,要是遇到考试就得花10个小时,从儿子上学到现在,十年如一日。


        7岁时母亲带他去学习障碍研究中心诊断,证实他有严重的阅读困难,单词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堆没有意丈的图形。  因为阅读困难,失去信心的班杰明成为班上唯一不会认宇的学生。班杰明回忆道:“每个学年开始时,  学校都信心十足地说我马上就能认宇、读书、拼宇,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棒,但是学年结束时他们马上改口,  责怪我不够努力,说我故意不读不拼,其实我花的功夫比别人多三四倍。”母亲于是在四年级时把他带回家未,  申请在家进行教育。  家里没有学校那种刻板的功课,罗瑞塔可以依据班杰明自己的进度教学。  于是博物馆、戏院、大学课堂都成了班杰明的教室。


        几年之后,班杰明的同学还没念完高中,他就已进入大学了。先是在离家附近的学校选课,  l 7岁时,他把学分转到密西根大学,母亲也跟着他搬了家。上课时他需要录音,或请同学抄笔记,他解释他无法抄笔记的原因:  “在课堂上我无法记笔记,  因为我的拼写速度太慢,  等我拼写出单词,教授已讲到三四个重点之后了。”每个学期开始,班杰明都要去找教授,  向他们解释他的学习障碍。学校的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班杰明和妈妈却要午夜之后才上图书馆,  因为那时人少,妈妈可以念书给他听,不会吵到别人。


        后来,班杰明上了耶鲁大学,  妈妈又跟着搬到耶鲁大学附近,租了一个小公寓,妈妈睡卧房,班杰明睡客厅,  学费靠贷款与奖学金支付。上课时其他同学看书或忙着记笔记,  班杰明却只是端坐在椅子上,  一动也不动,他不再录音,  只是坐在前排专注地听着。班杰明通过声音未记忆,他说:“我听一次就能够记住重要的部分。”真正困难的是写报告,改一篇报告必须花整晚的时间,几乎每个单词都会拼错。  用拼写检查软件可以校对报告里的错误单词,但是班杰明分辨不出他要的是哪一个单词,所以母亲必须坐在他旁边,  看他有没有用错。充是一页报告,可能就要花两个钟头。


        记者问班杰明,在密西根大学最差的成绩是什么,  班杰明回答:  “我最差的成绩是A。”母亲和他的共同努力没有白费。专家解释说,  阅读障碍是大脑神经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也就是大脑对文宇的处理与解码有问题,  班杰明就是个明显的例子。阅读障碍和智商无关,和理解力和分析力也无关。以美国为例,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有阅读障碍,  只是每个人的严重程度不一样,班杰明算是严重的。


        班杰明的阅读障碍有多严重呢?班杰明说:“大部分人仍然以为阅读障碍只会把宇母看颠倒,其实我完全不会把宇母看颠倒。”他半开玩笑地说:  “我考虑了很久才选择念耶鲁,  因为我只记得住4十宇母的宇,  而YALE(耶鲁)  只有4十宇母。”记者指着一首简单的小诗要他念,  班杰明结结巴巴地念着,  事实上即使他念完,他也完全掌握不住内容及词句所要传达的信息。班杰明说:  “我可以多花一点时间未改善我的阅读和书写能力,把学习速度放慢,但我并不想这么做,  因为我的理解能力等不及。”


        阅读能力这样糟糕,班杰明却偏偏选择了需要大量阅读的法学院,  因为他觉得法律最有用。班杰明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选择,可能是亲身感受到法律对特殊群体的帮助,例如,他因为美国特殊教育法中所规定的对学习障碍者的保障,而要求律师资格考试和学校法律考试采取口试形式。如果不是这样通融的措施,  即使班杰明和妈妈再努力,  恐怕也无法获得学校的承认。


        多项极限运动的世界纪录创造者理查德.布兰森


        布兰森童年患阅读障碍,  高中未能毕业,后来却在英国媒体的民意测验中被评选为“英国最聪明的人”。他创业时四处筹钱,蜷缩在地下室艰苦打拼,现在成为了英国最大的私营业主,并被英国女王授子爵士头衔。他创办了维珍出版公司、维珍影视公司和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布兰森曾驾驶热气球环游地球,九死一生,却矢志不渝,  最终成为多项极限运动的世界纪录创造者。


        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与阅读障碍的矫正足一项系统0:程,建守一个政府、校园、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媒体、家庭以及公众广泛参与和促进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撰写与出版本书的一个目的也是唤起社会和同家对儿童阅读障碍问题的重视。我们愿为中同儿童阅读的发展与阅读障碍的矫正尽绵薄之力,同时我们也希望各界人士都能关注并参与儿童阅读教育,共同为克服阅读障碍呵努力。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