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身上有肉能扛很多病!别把你的长寿优势减没了

2018-02-13 17:45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在“以瘦为美”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苗条点。年轻人时尚好美,中老年追求千金难买的“老来瘦”。其实,你可能悄悄把长寿优势减没了……

  在“以瘦为美”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苗条点。年轻人时尚好美,中老年追求千金难买的“老来瘦”。其实,你可能悄悄把长寿优势减没了……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并邀请权威专家,教你练出最长寿的微胖身材。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郭晓蕙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教授 孟庆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 田金洲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 李红娟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胖子的5个健康优势

  1

  容易感到快乐

  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季刊的最新研究,分析了50万名37岁至73岁英国男性和女性的基因数据,得出结论超重的人一般心态更加平和。

  英国皇家精神病学会食欲性疾患部门负责人达莎·尼科尔斯解释说,人的饮食模式对他们的精神状态有影响。获得足够营养的人,控制情绪的能力也会增强,容易感到快乐。

  2

  患重病时存活率高

  一些患重病的肥胖者,经医生积极抢救很长时间,最终“挺”过来转危为安;而病情相似的另一些“骨瘦如柴”的重症病人,却经不起折腾,早早离开人世。

  已有研究表明,危重病患者的病愈率和病人的体重呈正相关关系,即患者越胖,生重病后存活下来的可能性越大,即俗话说的“人胖一些,得病时能多熬一阵子”。

  肥胖患者体内存有相当重量的脂肪组织,在生重病时,尤其是禁食期间,这些“油”可分解代谢产生能量,填补生病期间所消耗的能量;而瘦人体内脂肪储存有限,经不起消耗,很快就会用光。

  3

  心衰病人中胖人存活率高

  有学者发现,胖一些的心力衰竭病人,反而病情相对较轻。其机制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体内会蓄积影响人体的“坏的”脂溶性生物因子,而胖人血脂高,可“吸附”这些坏的生物因子,使其保留在血液循环中,减少它们到组织中发挥作用的机会。

  4

  老人微胖更健康

  老人稍微胖一点,有一定的脂肪含量,不仅可以保证有足够的皮下脂肪御寒,还能保持皮肤光滑润泽,保护骨骼及关节功能等。只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不高,且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正常或偏高,就基本不会导致动脉硬化。

  5

  面部胖点更显年轻

  美国整形外科医生协会网站上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40岁以上女性如果面部胖些反而更显年轻。这项研究比较了186对孪生姐妹,结果发现,如果穿衣号码减小一号,平均年龄看起来就会大4岁。

  研究人员认为,让人显老的其实不是皱纹,而是脸型的变化。现在人们都很重视瘦身,这往往会造成脸型变化,结果好像老得更快了。

  如何胖得恰到好处

  中国曾有研究表明,体质指数BMI【算法: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介于24.0~24.9之间的男性和BMI介于25.0~26.9之间的女性,死亡率最低。

  根据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BMI值大于24为超重,BMI值大于28为肥胖。如何让自己胖得恰到好处呢?

  掌握自己体重的变化趋势。如果出现了体重突然变化的现象,比如突然变瘦或变胖都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特殊人群不能胖。特别是那些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必须注意,世界癌症基金会最新研究表明,肥胖、缺乏运动、热量摄入过多是患癌的直接因素,对这些人来说,最好能将BMI控制在18~23之间。

  控制腰围。就算胖也不能放任腰围部,这是脂肪最易沉积的地方。一旦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超过80厘米,疾病就会不请自来了。

  养成健康的微胖身材

  管住嘴

  要减肥的人先要把营养补够,比如每天吃相当于两碗米饭的主食,而且一半以上是用杂粮豆粥和各种薯类(8两薯类相当于1碗米饭)来替代。

  每天吃1斤半蔬菜,但是必须放油很少,多用焯拌、少量油煮、蒸或者凉拌的方法。水果可以吃1斤,牛奶或酸奶每天半斤到1斤,可以吃1两低脂肪的肉,再加1份少油烹调的豆腐/鱼/蛋。

  每天用餐时还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补剂,保证每日供应量达到或略超过健康人每天的推荐数量。

  与此同时,还要远离“营养垃圾”的食品,如各种零食、点心、甜饮料、冷饮等,它们含有大量的脂肪、淀粉和糖,而帮助人体“燃烧”糖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却很低,蛋白质也很少。这样的食物最容易让肥肉上身。

  迈开腿

  8~25岁:打球。该年龄段的人身体处于鼎盛期,节奏快、体能消耗大的球类运动比较能满足其运动强度。球类运动能提升反应速度、心肺耐力,有助于肌肉和骨骼发育。

  26~45岁:爬山、慢跑。此阶段的人处于生活、事业的爬坡关键期,压力较大,容易诱发慢性病。爬山和慢跑既能改善心肺耐力,加速新陈代谢,还能缓解压力。

  爬山时,在青山绿水中放眼远眺,可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是这个年龄段运动的最佳选择。但从安全角度出发,肥胖者、关节不好的人不建议经常爬山。

  46~65岁:健步走、力量锻炼。这个年龄段的人体力和肌肉量开始下降,运动应以安全、简便,同时还要能稳定肌肉群为主。健步走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体脂率;静蹲、举哑铃等力量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

  65岁以后:稳定性练习。该年龄段处于身体衰退期,肌肉加速退化,容易走路不稳甚至跌倒,建议多做稳定性练习,如仰卧举腿、弓步等。此运动应由较小强度开始,循序渐进。▲

  本期编辑:张原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单祺雯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