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秋季养生保健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秋季养生保健】健康养生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秋季养生保健】的健康养生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秋季养生保健】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秋季养生保健】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秋季养生保健】健康养生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秋季养生保健】的健康养生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秋季养生保健】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秋季养生保健】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大寒不寒,养生保健不可忽视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2018年1月20日迎来丁酉年最有一个节气——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谚语有“大寒,大寒,抱成一团”之说。

  大寒饮食民俗面面观

  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商家的年终聚餐)、祭灶、腊八节等。民间有吃糯米饭、炸春卷等食疗习俗。

  糯饭补虚健脾

  “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岭南地区民间有吃糯米饭的习俗。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滋补品,具有补益脾胃的饴糖,就是用糯米和麦芽制作的。当然,糯米不易消化,脾胃虚弱、消化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

  小酌怡情驱寒

  宋·方回《永乐沽酒》载:“大寒岂可无杯酒”。酒具有多种医用价值,适度饮酒,有一定保健作用。《汉书·食货志》载:“酒为百药之长。”大寒时节可以围炉夜话,一家人或三五挚友小酌,既可畅叙亲情、友情,又能御寒,更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烂漫情怀。但一定要适度,而且烈性酒要少饮,以米酒,黄酒为佳。

  药膳固表强体

  母鸡肉半只(约750克),黄芪30克,天麻20克,仙鹤草100克,枸杞子1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将鸡肉切块洗净,加入上药以及葱、姜、盐、料酒,用文火慢炖2小时,食肉喝汤。有益气固表、补中强体抗病之功效。

  今年大寒有啥不一样

  千年之前,有内圣外王之誉的邵雍在《大寒吟》中写下“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今年在南方恐怕见不到这种景象。暖冬已成定局。今年冬季这种气候四时失序的情况,也间接为一些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全国流感疫情报告显示,11月份流感27731例,12月份飙升至121800例。

  2018年为戊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徵火运。自大寒日(2018年1月20),至春分日(2018年3月21日),主位少角木,客气少阳火,中见火运。文献记载可能会出现“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的情况。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再加上2017冬行春令,精气失藏,也会影响到2018年春天流感疫情的继续和反复。所以目前一个时间段,防流感不可忽视。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面对流感,要做的还是以预防为主,提升自身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早晚室内通风换气 早在《礼记·月令》中就有很多古代防疫卫生的记载。《朱子家训》指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现在居民大都住在楼房,很少有庭院,那么开窗通风、换气,十分必要。

  顺应阳生吹卯时风 冬天要“早卧晚起”,但是大寒过后春天的气息已然嗅到,阳气开始萌动生发,这时可以稍微早点起了,无锡江阴地区有吹卯时风(5~7点)的习惯,很值得提倡。

  佩挂一个防感香囊 中药香囊散发出香气,在人体头胸部周围形成无形屏障,有散风驱寒、通窍、杀毒等功效。丁香5克,肉桂5克,白芷10克,三萘10克,甘松10克,薄荷6克,石菖蒲6克,川芎10克,药料研粗末,装入小布袋,佩挂在脖子上或挂在家庭房间、卧室门上。

  适度让皮肤受“寒” 102岁高寿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有一个养生习惯,就是一年四季用冷热水交替洗澡。可以尝试用冷水洗脸、洗手,这样可以提高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也可以增强免疫力。冷水洗脸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先用冷水拍拍脸,等皮肤逐渐适应后,再改为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洗手。

  预防流感食疗妙招

  药食同源。厨房里、餐桌上有大学问。大寒与立春相交接,顺应时节变化,逐步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如葱、姜、蒜、香菜等,以适应万物的升发。如香菜,学名芫荽,温,辛,归肺、脾经,有发表透疹、健胃功效。香菜根还能够发汗退烧。葱白,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可发汗解表、通阳、祛痰。

  祛风散寒解表羹 这个时节需要一碗既美味又防病的汤羹,鸡蛋2个,香菜3根,嫩豆腐50克(切丝),葱白5~7根(去根),生姜3~5片,花生米20粒左右(研碎)、淀粉、盐、鸡精、香油等适量。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将清水在锅中烧开,放入豆腐丝,再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同时搅拌。最后加入香菜、葱、姜、盐、鸡精等调料,出锅前淋上香油少许,撒上化生末,喜欢辣味的,还可以撒上少许白胡椒粉。此羹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还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常食萝卜防感冒 白萝卜味辛、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消积滞、化痰清热等功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另外,白萝卜里的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还有一种干扰素的诱导剂,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并可以抗病毒。因此,常吃萝卜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自制芫荽葱白汤 连根香菜3~5根,连根葱白10~15根,白萝卜5~7片,生姜3片(约10克),将香菜、葱白、萝卜、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也可稍加1~2匙老红糖共煮,滤出汤液,趁热喝下,盖被休息,寒出而解。此汤成人、儿童均适合。

  天然抗菌物大蒜 大蒜,性温,味辛;入脾、胃、肺经,具有温中行滞,解毒作用,是天然广谱抗菌物。大蒜有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另外,大蒜提取物可杀灭乙型流感病毒,食用大蒜可让感冒发生概率降低2/3。大蒜炒咸肉、大蒜炒百叶,大蒜沸水焯后切段加入香油与花生米或臭干。

老年人养生保健小常识学会它们安度晚年

老年人养生保健小常识有哪些?养生是现在大家比较注重的事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讲,做好养生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小常识,学会它们安度晚年!

老年人养生保健小常识

1.慢吸快呼

“任何影响呼吸的因素都会对健康和寿命造成负面影响。”你的呼吸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其他生理功能,比如血压、心率、血液循环、体温等。

学会呼吸的第一步就是放松腹部的肌肉。当腹部肌肉放松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把气体呼出来。例如,做到吸气的长度是呼气长度的2倍。


2.学会加餐

研究显示,不吃大餐对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所以,你应该学会加餐。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饥饿状态,每2~3个小时,吃一小顿饭。如果是外出吃晚餐,那么就吃一半,把剩下的带回家,作为稍后的夜宵。

其次,多食用鱼类,且要选择较小的鱼类,比如野生或有机的鲑鱼、新鲜的沙丁鱼等。

再次,不要忘记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全小麦食物、全燕麦食物、糙米饭等。最后,每天补充复合维生素,尤其要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



老年人养生保健小常识

3.该睡就睡

许多人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观点,那就是每天8小时睡眠才是对身体最好的。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睡眠质量也有好坏之分。

如果你需要闹钟才能起床;每天白天都需要打个盹;看书或看电影时会睡着或打瞌睡,都可能表明你没有高质量的睡眠。

此时,建议你选择呼吸运动帮助入睡。同时,保持睡眠环境黑暗而安静。要记住,认真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当身体发出需要休息的信号时,一定要上床睡觉。

老人养生中,保证心理健康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老年人如果晚年的人际交往好的话,就会心情舒畅,那么这样也是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关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下面主要介绍几点关于心理健康的要点:

第一要点、重视人际关系和心理交流

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第二要点、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


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第三要点、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

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老年人养生保健小常识

第四要点、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更能保证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

老年人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

第五要点、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既可舒展心灵,又能珍惜时光、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

秋冬季节吃柿子养生保健要注意

  每年深秋,是吃柿子季节。11月3日,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部内科主任尹建红就柿子的功效和食用方法向读者作了介绍,尹主任提醒大家结合个体情况酌情食用。

  早餐配方:冬瓜一块,丝瓜三根,佛手瓜两个,带皮、带叶脆甜鲜柿子两个,榨汁。清爽、微甜。柿汁有排毒、防治便秘、利尿消肿、降压、降脂、软化血管、健脾、防癌抗癌等功效。

  鲜柿子:鲜柿子味甘、涩,性凉,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等功效。

  《本草纲目》言: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营养分析表明,柿子含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碘、钙、磷、铁等,未成熟果实含鞣质。药理研究表明,柿子有降低血压,增强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柿饼:柿饼味甘,性平,具有润肺、涩肠、止血等功效。柿霜即柿饼上所结的白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等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首席记者金奉乾)

晚秋季节老年人养生保健常识

晚秋凉风习习,菊香四溢,重阳节,一个属于老年朋友的节日也悄然来到。然而身体健康才是老年人欢度节日、安度晚年的前提。晚秋初冬,气温下降,正是老年人各种疾病高发的季节,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乐荣针对气候特点,根据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提出晚秋季节老年常见病相关防治措施及养生保健常识,为老人送上一份“健康礼包”,助力老人乐享夕阳红。

胃肠道疾病

饮食清淡,劳逸结合

深秋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有胃肠道疾病的老年人在寒冷的深秋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调节。

防治措施:坚持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清淡、冷暖适宜,宜吃养胃的食物如小米、山药、薏苡仁等,切忌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及烟酒;注意保暖,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消极低落情绪;按摩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养胃护胃。

慢性支气管炎

起居有常,防燥防外感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伤肺之阴津,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症状容易加重。

防治措施:在气候转凉时,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后及时就医,以免引发旧疾;平时应少吃或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之品,减少或避免对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的食品,如梨、白果、百合等增强免疫力,预防老慢支复发;居室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换和清洗,减少过敏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穴位按摩天突、大椎、肺腧等穴位以及穴位贴敷均可以起到预防和减轻老慢支症状的作用。

关节炎

注意保暖,爱护关节

深秋季节,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加上老年人的膝关节老化,局部的抗寒能力差,如果居住环境又潮湿,很容易患上“老寒腿”,而且每年都可能复发。

防治措施:居住的环境要避免阴冷、潮湿;室内应保持干燥、温暖,床不要摆放在通风口处;耐寒能力差的老年人,冬季应特别注意脚部、腿部和膝部的保暖,平时可穿护膝保暖,坚持每天晚上热水泡脚;体育锻炼避免活动过多、过量而损害关节。老年人可选择打太极拳、散步、做体操等运动;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如虾皮、芝麻酱、海带等;每天按摩血海、阳陵泉、内外膝眼、鹤顶等穴位可预防和减轻关节炎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

常测血压,备急救药

10月末至11月初是高血压病发作的高峰期。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当受到寒冷刺激后,血压升高,脑血管负荷加重,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引发脑出血或使脑血栓形成,所以此类老人应特别注意。

防治措施:严格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平稳。冠心病患者家中常备一些急救药,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这两种药一定要随身携带,睡觉时最好放在床头;注意合理膳食,控制热能和体重,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芹菜、萝卜、香菇等蔬菜;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6克以下;不吸烟、不酗酒;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按摩内关、百会、风池、后溪等穴位有祛风通络、养心安神的作用。

糖尿病

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秋天冷空气刺激,加上一些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增加,易使血糖升高,并易产生多种慢性并发症。

防治措施:老年人应科学、合理饮食,定时定量,注意控制糖和脂肪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控制总热量摄入;在饮食中注意增加膳食纤维的量,多吃蔬菜、麦麸及整谷,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饭后注意运动,控制体重;放松心情,保持良好心态;糖尿病患者泡脚一定要注意水温,以免烫伤形成糖尿病足;外出随身携带食物和水,防止低血糖;按摩阳池、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有调理脾胃、益气养阴的作用。

皮肤瘙痒症

注意护肤,防皮肤干燥

老年人由于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加上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容易引发皮肤瘙痒症。

防治措施:秋季老年人洗澡次数不要过多,水温不宜太高;洗完在比较干燥的部位如四肢、足跟等部位涂擦润肤乳;饮食忌吃辛辣刺激之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老年人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摄入含脂肪食物有利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摄入,可防治皮肤干燥和老化;按摩曲池、血海、三阴交、风池等穴位,有养血通络、祛风止痒的作用。

预防老年痴呆症

培养兴趣,坚持锻炼

老年痴呆症患者要提前预防。

防治措施: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秋冬季节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到医院检查,遵医嘱调整用药;多吃鱼类、蛋类、菌菇类食品及水果和蔬菜等,帮助增加抵抗力、提高记忆力;勤动脑动手做手工增进脑力灵活性,并多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心胸开阔,处事乐观,避免精神抑郁和紧张;按摩百会、内关、悬钟、涌泉等穴位有通督调神、补肾健脑的作用。

清明 多种慢性病易复发 养生保健你要这样做

微信号: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体膳食导引纠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清明节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4月5日 04:12:43

农历二月廿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气 养生重点

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在这样一个寄托哀思、乍暖还寒的清明时节,人们更应该注重调节饮食、起居和情绪。

清明养生原则——

注意“病从口入”

忌食“发物”

心情舒畅、动中有静

换衣不宜过早

悲伤莫要过度

防高血压复发

养生重在养肝

饮食清补为主

清明节气习俗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放风筝

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插柳

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二说: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三说: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起居:宜动不宜静 春捂

清明时的天气,基本上不会再有寒流出现了。只不过多雨也是这一节气的特点,所以说气温会随着降雨而降低。雨过天晴后,气温的大趋势是不断升高。

在这一节气中,人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在家中坐卧太久。因为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应当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出去到树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并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运: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身体要注意经常清洁,尤其是手要勤洗

《修龄要旨》中说:“切忌子后行房,阳方生而顿灭之,一度伤于百度。”便是告诫人们不可在夜里十一点以后进行性生活。古人认为子时以后进行房事,会损伤体内刚刚生长的阳气,对身体有很大损害,并且认为这种损害相当于一百次性活对身体的损害,因此性生活最好不要安排在后半夜。从现代生活来考虑。

熬夜太晚,往往会影响第二天的精力,熬夜太晚会扰乱人的生物钟,造成神经功能絮乱,所以熬夜也是不可取的。

春捂

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上班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清明饮食:5策略

一、注意“病从口入”:

而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二、忌食“发物”:

此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马蹄、梨、桃、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等。

三、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四、饮食清补为主: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会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特推荐桑葚薏米炖白鸽(桑葚20克,薏米30克,白鸽1只,姜、盐、香油少许,文火炖2小时)作为食补佳品。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益肺。

五、清明前后多喝菊花茶:

清明节将至,很快就进入“纷纷春雨连绵落”的时节。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

春季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所以不宜食用“发”的食物(如竹笋、鸡肉等)。清明时节养生应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荠菜、菠菜、淮山、银耳都是不错的选择。

清明前后,也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但菊花茶喝多也会伤肝,因此要适量饮用。

精神:心平气和 情绪舒畅

扫墓凭吊,注意心理保健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因此,清明节期间,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隐患和疾病的人,不要过度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焦虑症患者在扫墓时,更易产生时间紧迫感,出现自责、愧疚的情绪。因此要特别注意。

清明节,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得过久。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心情应保持舒畅,通过踏青、散步等活动,可调节心情,让身心达到愉悦的目的。

穴位:常按3个穴位 肝畅达

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

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春季养肝法则

“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说的就是肝希望你非常高兴、非常愉快,所以大家记住,春天的时候一定不要郁闷,因为在春天你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了,气血就不能够顺畅地生发。所以,春天的时候,最好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别郁闷。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法则,因为自然界万物都在生发,你天天见谁谁不高兴,你自己就把自己变成了一种郁闷的状态,就和这个时令不能够和谐在一起了。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了,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的话,有助于阴气的避藏,有利于气血恢复。“广步于庭”就是告诉我们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有的人在春天的时候,一困一乏就没完没了地老睡觉,这肯定是不行的。在情志上,因为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人的情志也应该是积极生发的。

清明气候可能热中偏燥,再兼去年寒湿重,故很容易导致内寒外热、肝气郁滞。另一方面,春天又是肝气升发的季节,由于肝气上逆,肝病患者容易出现病情变化,肝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出血。春季养肝药膳食疗应重在平肝气、养肝阴、去风热。

以五行理念将人的体质分成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人,是中医的传统理论。各种体质的人对季节的耐受性不同,因此调养前应找准自己属于哪种体质。

木形人:宜健脾养肝

体质特点:肤色苍色,头小,面长,两肩广阔,背部挺直,身体小弱,手足灵活。精神: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切忌抑郁恼怒,多参与户外活动。

清明时节肾气弱,木气旺,阳炽阴伏,木形人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故木形人清明养生应注意健脾养肝、补精益肾。

早睡早起,尤其要睡好子午觉。可以多参与郊游、踏青等室外活动以舒畅心情,保持情绪开朗,也可以多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以调畅气血。

在饮食方面应以调理脾胃为主,适当佐以补精益肝肾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蜂蜜、虾、鱼、肉、蛋等。

火形人:宜滋水涵木

体质特点: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脸形瘦尖,头小,肩背髀腹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性情急。

火形人在清明时节容易出现阳气燥动的情况,易发生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

宜戒怒戒躁,保持乐观、平静的心境。同时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可进行动作柔和、动静结合的运动,如太极拳等。

饮食上宜多吃疏肝健脾、调养肝肾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如枸杞、核桃、芝麻、鱼、肉、蛋等。

金形人:宜润肺养肝

体质特点: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动作敏捷,肤色较白。

金形人在清明时节易患感冒、风疹、过敏等疾病,此时除了疏肝健脾、培土生金之外,还要适当进行润肺、调养肝肾。

宜早睡早起,以利肺气的舒展,保养阴液。保持乐观开朗情绪,戒暴戒怒,以防肝气太过伤及肺气。多参与室外运动,如慢跑、散步、打羽毛球、太极拳等,也可郊游、踏青以舒展气机。

在饮食方面,应以疏肝健脾为主,佐以润肺养肝之品,可多吃山药、土豆、银耳、蜂蜜等。

水形人:宜健脾益肾

体质特点:体型比较胖,偏矮,头较大,腮部较宽,腹部较大,肤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怕寒喜暖。

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调整阴阳,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顺养肝气。

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健脾益肝肾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山药、枸杞子、桑葚、芝麻、鱼、肉、蛋等。

土形人:宜抑木扶土、调理肝肾

体质特点:外貌特征:肤色偏黄色,头偏大,圆脸型,肩背丰满,腹广大,手足小而丰腴,腹部容易发胖。

性格特征:行动安稳,性情慵懒,胃口好,不爱操心,知足,乐于助人。

土形人在清明时节易出现腹痛、腹泻等木旺克脾的症状,此时养生宜注重抑肝扶脾、调理肝肾。

早睡早起,顺养肝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多参加郊游、踏春等活动,使心旷神怡。在运动方面不宜过度汗出,以防腠理开泄、邪气留滞。

在饮食方面可多吃疏肝健脾的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如奶、蛋、豆类以及各种新鲜蔬菜,如荠菜、蒜薹、芝麻、枣、玉米、花生等。

这么好的知识,也发给朋友看看吧~

放到朋友圈,大家都会感谢你的无私分享哦!

欢迎分享





药补不如食补 吃什么才健康 养生保健食疗歌快收好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食补既方便又实惠,一般没有副作用很多时候会起到的很好的作用,通过食补能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增强身体抵抗力,抵御病邪侵袭,即《黄帝内经》里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关注药师,每天与你分享一些养生小知识,学点养生,品悟智慧。



10中医养生保健(四季养生)——春季

人体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开放系统,会受到自然界错综复杂致病因素的影响。我国有世界上最鲜明的四季,四季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和人体的脏腑功能对四季的反应也最剧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蕴含了中医顺应四时的养生精华。一年四季,一季有六个节气,即二十四节气,顺应四季(时)入、节气的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特点进行调养,是中医养生的特色。

春季养生保健

春天,指从阴历正月至三月,即从立春开始到立夏之日为止,其间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天是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的季节,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持体内阳气,使之充沛,不断旺盛起来,才能防病保健康。春季养生,应做到五项注意:

一、调畅情志

对于适应性较差的人,春季容易产生情绪抑郁、心情不畅的状况,中医称之“肝气郁结”。所以,春季调节情志十分重要。克服情志波动的最好方法在于增加休闲活动,如可以进行植树、养花、弹琴下棋、书画、钓鱼或短途旅游等话动,努力做到心情舒畅、人际关系融治。

二、升发阳气

春季养生应顺应气候的变化,注意保养和升发阳气同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因此,可吃些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非菜、大蒜等;根据个体不同情况,也可适当配用滋养肝胜、润肝明目的食物,如波菜、芹菜等。

三、勤于运动

春天容易犯困,即所谓春困,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爱好来选择运动预防春困,如晒晒太阳,散步行走,呼吸大自然中的新鲜空气。要保证睡眠,早卧早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换气。此外还要增加营养,宜适当增加小米、麦片、豆类的摄入。

四、春捂防风

春季气候既非大寒,又非大热,以风为主,气温变化大。春季养生的关键是要避风。俗话说“春捂秋冻”,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刚步人春季,切忌减衣过速,不可过早地脱棉卸衣,衣物的穿着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随时增减,着装要内松外紧,柔软保暖,否则易导致感冒、咳嗽等。

五、春防疾病

春天细菌、病毒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使流感、肺炎、流脑、肝炎等流行性、感染性疾病发病增加。此外,春天百花争艳,花粉随风飞扬,过敏性哮喘患者最容易发病。所以,其预防方法首先是坚持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其次要讲究卫生,消除病虫害以杜绝病源,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开窗户。过敏体质的人,春天要尽可能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可服用祛风抗过敏的中药进行调护预防。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易发作,这类患者应特别注意适应气温冷暖的变化。

春季食疗

春季每个节气的饮食调养各有侧重。立春时节的饮食药膳应“升补”为主;雨水时节应抓紧时机调养脾胃;惊蛰时节饮食原则是养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春分时节要注意健脾和胃;清明时节饮食应以补肾、调节阴阳为主,老年高血压者应低盐饮食;谷雨时节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

1.枸杞猪肝粥

原料: 枸杞子10 克,猪肝50 克,大米100 克,香菜10克,葱姜及调料少许。

制作: 将枸杞子和猪肝洗净切碎,加入大米,再加适量的水,同煮为粥,待出锅前放人香菜、葱姜及调料等食用。

功效: 滋补肝肾,养肝明目。

2.红枣糯米粥

原料: 糯米半碗,红枣小半碗,红糖适量。

制作: 将糯米和红枣淘洗干净,浸泡30 分钟,锅中放入3-4碗水烧开,将泡好的糯米滤去水倒人开水中,放人红枣,烧滚后转小火,加盖留小缝,熬30 分钟,搅动,再熬10 分钟左右即可,加适量红糖搅匀趁热食用。

功效: 健脾、养胃、补虚。



春季养生保健喝什么汤好

春季天气忽冷忽热的,因此在饮食方面应该以去湿滋补为主。作为一个调养身体的好季节,而春季想要养生则可以从饮食开始入手,那么春季养生保健喝什么汤好呢?

春季喝养生汤的好处

春季养生汤的好处多多。例如鱼汤可防哮喘,因为鱼汤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疗肺呼吸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对儿童哮喘病最为有效。鸡汤可抗感冒,特别是母鸡汤中的特殊养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气管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黏液分泌,及时清除呼吸道病毒,缓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状。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汤品来调养身体。

汤里大多数营养成分都是水溶性的,极易溶解于汤水中,煲汤的过程,等于进行了一次加工提取,免除了胃肠之劳,减轻了消化系统负担。此时,只要喝汤,就能得到这些有用的营养,而且喝汤比其他饮食方法更易被吸收。

五种春季养生汤

1

参苓健脾补益汤

食材:党参8.3g,云苓19.2g,炒薏米3g,甘草2.4g,芸豆19.3g,白术15g,枸杞9.7g,瘦肉,鸡肉,猪肚,蜜枣等。

方法:肉类洗干净焯水后与其它材料及清水加入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功效:参苓健脾补益汤补气健脾养颜,补肾护肝,抗疲劳,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2

雪梨滋阴润肺汤

食材:雪梨干28.3g,百合16.7g,沙参14.9g,玉竹8.5g,天冬10.7g,麦冬8.2g,250克瘦肉,生姜。

方法:肉类洗干净焯水后与其它材料及清水加入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亦可直接煲水当日常饮品饮用。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常饮有助增强肺腑免疫能力。

3

萝卜莲子猪舌汤

材料:萝卜750克、莲子50克、芡实25克、蜜枣3枚、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做法:萝卜连皮洗净,斜向切成中块;莲子、芡实、蜜枣去核洗净,用清水稍浸泡;猪舌反复刮洗干净,切成大块,连同猪骨用开水稍煮沸片刻,去掉血水,猪骨飞水后用刀背敲裂;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免火再煮锅的内锅,加适量清水,煮开后即可熄火。然后将内锅放进外锅中,盖上锅盖。2个半小时后,开启锅盖,放进适量食盐和少量油调味即可。

功效:萝卜性凉味甘,能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莲子性平味涩,能健脾胃、养心神;芡实性平味甘淡,能补脾止泻;蜜枣性平味甘,具益气生津、滋润肺胃的作用;猪舌能补益气血、滋补强壮;猪骨补血生髓、强筋壮骨。合而为汤,则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祛湿困。

4

薏仁猪脚汤

食材:薏仁30g,干净猪脚一只约半斤。

方法:薏仁碾碎,猪脚洗净剁块与薏仁一同放入砂锅,加黄酒、姜及清水1500毫升,盖好。先用猛火煮滚,除去汤面浮沫,再用文火煨约2小时;待猪蹄烂熟后,依次加入盐、酱油、葱、胡椒粉。

功效:健脾益胃、利湿、壮腰膝。

5

苦瓜皮蛋鲫鱼汤

材料:苦瓜2个,皮蛋1只,鲫鱼一斤。

做法:苦瓜洗净切开,挖去瓤和籽,切块;皮蛋洗净去壳,切块;洗净宰好的鲫鱼,刮净腹内黑膜,沥干水分;热锅下两汤匙油,下鲫鱼两面煎至微黄,倒入6碗水和姜片煮沸,转中火煲20分钟,下苦瓜和皮蛋滚10分钟,下盐调味即可品尝。

功效:清热解暑、明目解毒、健脾利水。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